“劉鴻訓可能保不住了,我們要做好放棄他的準備”錢龍錫沉痛的說道。
崇禎上臺后,用抽簽的方式,重新確定了內閣成員。
內閣一共九名閣老。
分別是施鳳來、張瑞圖、李國普、來宗道、楊景辰、周道登、李標、錢龍錫、劉鴻訓等人。
新皇帝確立不久,朝廷里閹黨出身的官員太多。魏忠賢雖然已去,但是閹黨勢力極其龐大,皇帝為了穩定朝局,也只能繼續使其中部分非核心人員。
對于這些閣臣的黑歷史,崇禎心里是有數的,當時不予追究,只不過是先求個穩定,留待日后清查。
幾個月后,崇禎就開始調整各地和京城的青年御史。此時到了和閹黨逆案算總賬的時候了。
一個月之間,內閣大動蕩,大換血。
施鳳來、張瑞圖、來宗道、楊景辰下臺。
黃立極作為閹黨內閣的首輔,因為在崇禎上臺的問題上暗中兩邊下注,皇帝承他的人情,特許他自己辭職,沒有法辦追究。
按照崇禎當時的想法,這些閹黨一個也不要放過。
但關鍵時候,東林的人也慫了,沒有人愿意為了集體犧牲自己。
誰都知道,這件事辦成了,自己也沒有好下場。
閹黨的勢力在哪里擺著呢,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既然上臺了,多少好事還來不及去處理,沒有一個人愿意在去處理這些費力不討好,搞不好弄自己一身屎的破事兒。
全都推諉,避重就輕,隨便處理些小貓兩三只交差。
但皇帝那里可不好糊弄。
崇禎元年六月,朱由檢在平臺召見閣臣及刑部、都察院主官時,審閱他們報上來的閹黨逆案名單,很不滿意,責問“張瑞圖、來宗道何以不處”
閣臣回應說,沒有事實依據,找不到證據。
朱由檢當時非常不高興。繼續追問一句“張瑞圖以善寫為珰所愛,來宗道為崔呈秀母祭文,稱在天之靈,可惡何如”
由于他的堅持,張瑞圖、來宗道終于同顧秉謙、馮銓等列入逆案的第四類,贖徒為民。黃立極、施鳳來、楊景辰則列入逆案的第五類,照祠頌不謹例,冠帶閑住。
這樣內閣的閣臣就剩下了李標、錢龍錫、李國普、周道登、劉鴻訓等五人。
這其中周道登能力極差、簡直就是草包。可見抓鬮抓出來的閣老出現一個不靠譜的也很正常。他也很快離職。
他的離職不是因為他和閹黨有牽連,而是因為他純粹是一個濫竽充數之人。崇禎皇帝初登大寶,正是勵精圖治,雄心萬丈之時,怎么可能容忍一個草包在內閣混日子。
此人不學無術,奏對鄙淺,朝中傳為茶余飯后的笑話,就連市井之中都知道周閣老的種種傻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