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某日赴經筵,問閣臣“宰相須用讀書人,當作何解”周道登瞠目結舌,少頃才說“容臣等到閣中查明回奏。”
皇帝臉上略有慍色,繼而又微笑如故,問道“近來諸臣奏內多有情面二字,何謂情面”周道登不好意思再說“查明回奏”,只好硬著頭皮回答“情面者,面情之謂也。”說了等于沒說,左右同僚匿笑不止。
皇帝心里氣的大罵這個草包,簡直就是尸位素餐,浪費國帑。他不久因遭彈劾而罷歸。
這樣,內閣就剩下四個人了。其中李國普還是閹黨的那屆內閣老成員。內閣輔臣中,只有李國比較有政見,又有忠厚長者之風。
當年魏忠賢指使劉志選誣陷國丈張國紀,企圖動搖中宮,幫助客氏徹底掌握后宮。他能夠冒著得罪魏忠賢和客氏的風險,仗義執言,維護張皇后,實屬不易。天啟皇帝沒有廢黜皇后張嫣他是有功勞的。
崇禎最終能夠平安繼位,張皇后所起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實際上,此時的內閣,四個人中,三個是東林的人。李標是首輔,錢龍錫是次輔,劉鴻訓是閣臣。
錢謙益有些吃驚,劉鴻訓之前深得崇禎信任,是崇禎三次派人,三顧茅廬請出山的,怎么錢龍錫說劉鴻訓也要出事。
劉鴻訓,字默承,號青岳,山東長山人。
萬歷四十一年進士,累官少詹事。
天啟六年,因忤逆珰而斥革為民。他是因為反對魏忠賢而被革職,之后一直在老家閑置不用。
崇禎繼位后,為了改變閹黨獨大的形勢,三次征召劉鴻訓,劉鴻訓都拒絕出山。
后來崇禎親自派人去請劉鴻訓,給足的養望的機會這才出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
錢謙益皺眉道“可是袁督師討餉一事,陛下還在生氣。”
袁崇煥在寧遠兵變后,從去赴任薊遼督師的途中緊緊返京,去戶部要拖欠的軍餉。
戶部尚書的畢自肅,剛剛被寧遠兵變逼死自己的親弟弟,遼東巡撫畢自嚴。他心里明鏡似的,他們兄弟是齊黨。這就兵變是東林主使的,目的是用兵變整到畢自嚴,然后拖自己下水,他們眼饞戶部,已經快眼睛里伸出爪子了。
只不過,自己的弟弟有血性,寧肯自殺也不給他們扳倒自己兄長的機會。畢自肅能給他錢,那簡直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袁崇煥沒辦法,只能找皇帝,皇帝也不是傻子,早就懷疑這里邊有事兒。
袁崇煥賴著不走時,他就感覺不對勁。袁崇煥不是一個能耍無賴的主兒,那是毛文龍干的事兒。他為何要賴在京師不走,皇帝心里也疑惑。
等到兵變發生時,皇帝再遲鈍也明白了,東林這幫子不是東西的玩意兒。這是要了薊遼總督還不滿意,還要把遼東巡撫也拿過去。
這下子,遼東再也沒有人能制衡監督他們了,他們在遼東的文武官員中就是一手遮天的存在。遼東他們搞得在黑暗,也沒人知道。
他們這些王八蛋剛剛逼死了人家的弟弟,有錢也不能給他們。皇帝更不可能這個時候強迫畢自肅給錢。
事情已經辦完了,權力已經到手了,這時候就要平息兵變了。
再鬧下去就是給東林自己拆臺了。
但幕后策劃和鼓動好說,現在用鬧餉的名義鬧起來了,想平息下去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給當兵的發餉。否則當兵的絕對不答應。他們那里知道這些黑幕。就知道找當官的要錢,誰現在當官,就找誰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