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將臺下,親兵牽來牛羊若干。
張疙瘩代表大帥,親自屠宰,把血放進木桶。把牛羊首級砍下,放在牙旗之下。木桶抬到一架戰車之前。
楊凡走下點將臺,親香祭祀。
然后用手抹一點血,涂抹一輛戰車。
這是古禮,屠宰牛羊獻祭祖先、社稷土地與谷物神。
全體出征將士列隊,屠宰后的牛羊,還要載車。在隊列左右轉一圈,號為“殉陣”,并宣布“不用命者斬之”。
不遵守軍令的就像這些牛羊一樣。
淋過牲血的戰車卻要放回庫中保存。祭祀結束后將屠宰的牛羊煮熟了,即“胙肉”,分給將士們享用。
隨即這些牛羊被抬下去,做成燉肉,作為儀式結束后的食物。所有將士,每人都可以分到一小塊。
這時候,幾個草原上被抓住的貴族被壓了上來,這些倒霉蛋似乎也知道了自己的下場。拼命掙扎,但很快被親兵們制服。
驢蛋宣讀他們虐待,屠殺漢人奴隸的罪狀,然后把他們砍頭。用他們的血,涂抹軍鼓。
這也是古禮,俗稱殺了祭旗。
以血涂抹軍旗、戰鼓,稱為“釁旗鼓”,祈求軍神相助。
祭軍旗的儀式稱為“祃牙”。牙是牙旗,牙旗是軍中大旗。
儀式完畢后,楊凡親自監督,發放開拔銀子。
楊凡的軍隊,按照規定,士兵平時一個月二兩銀子,也就是兩枚銀幣。開拔增加一枚銀幣。開戰雙餉。也就是每人要發五枚銀幣。
一馬車,一馬車的銀幣被拉進來,在朝陽下,耀眼生花。看的眾將士口干舌燥,心跳不已。
這個年代,當兵就是為了吃糧,吃誰的餉銀,就為誰打仗。
說別的沒用。
楊凡的兵和大明其他兵馬不同。他的兵基本都是他的家奴和佃戶出身。楊凡是他們的家主。有些像是春秋戰國時期,家臣對宗主的意思。
他們都分有土地,上下利益一致,忠誠度很高。
“為老爺效死”“大明威武”三軍振奮,歡呼聲此起彼伏。
發完了軍餉,胙肉被抬了上來,這個肉是儀式的一部分,按人頭平均分配。每人一小塊。同時還有一碗白酒。
楊凡帶頭,用匕首插起這一小塊肉,放進嘴里。吞下去后,把白酒一飲而盡,大吼一聲,“出發。”
轅門處,一排紅衣大炮,立即鳴炮三聲。
河西守御千戶所當先出營。這次出關巡邊,是奉旨出關。所以,真正的官方部隊,就是這一支。其他的都是楊凡的私兵。
所以必須他們打頭陣。這才符合奉旨巡邊的意思。
守御千戶所之后,是興禾團練、家丁團。楊凡的指揮機關和親兵營走在中間。然后是炮兵營、機槍營、工兵營、擲彈兵營等。輜重團和三個輔兵團在后面跟著。旁邊的灤河里,十條蒸汽船也早已生火,開始小功率的發動機器,跟順著大部隊逆流而上。
當然行軍,楊凡是不會親自騎馬跟著的。他參加完了儀式,就和小娘皮、林月如上了一條船。
這條船是蒸汽船后面的一條拖船。不是用來裝載物資,而是裝修的非常好的一條客船。
楊凡等人上船后,林月如和涂山月上來給楊凡解去甲胃,換上居家服。她倆也三下五除二的脫去甲胃。
穿著甲胃行軍,那種感覺實在是不舒服。
“老爺,咱們要七天才能到多倫。這一路上,怎么安排。”涂山月問道。
“這個不用咱們操心。中軍的參謀們都安排好了,你就安心在船上待著吧,有事,他們會上船請示的。”楊凡懶洋洋的坐在地板上,靠著靠墊。
“老爺,剛收到情報,建奴插手多倫的事情了。斥候截獲了哈喇沁的信使。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派軍隊來支援蒙古人。”
“我們不管他們,就是一路直奔多倫而去。這一路上誰阻止我們,我們就踩平他們。”楊凡揮了揮手,說道。,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