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就是天氣、氣溫、降水、下霜的時間,四季的交替等等。我華夏歷史上有的時代氣溫高,有的時代氣溫低。氣溫低的時候降水就少。”
張世澤點點頭,表示認同。“從萬歷朝開始,我大明的北方天氣就空前的變冷了。降雨也大幅度的減少。可見,你說的降水和氣溫有關系是可信的。”
楊凡點點頭,繼續說道“你知道我的作坊里,有一套自己的度量單位。我們把每年的降水按照高度劃分,400毫米是一個特殊的關口。超過這個關口,就可以農耕。如果低于這個關口,就只能放牧。”
“這個我可以理解,降水少的地方,種不了莊稼,只能長草。那就只能做牧區了。”
“堯舜禹的時代,氣溫高,降水多,甚至導致北方大洪水。所以才有大禹治水。那時候,甚至跟早的幾千年,我們的先民們再漠南這里建立了很多的城邦國家。”
上古的時候,也就是一萬年到三千年前這段時期。紅山文化、石卯文化等大量的古文明存在于內蒙和東北地區。甚至商人就是東北來到中原建立商朝的。
“戰國和秦漢時期是第二個溫暖時期,那時候,這里降水多,是可以耕種的,要不然,陰山南黃河北的這塊狹長土地怎么養活的了四十萬人口。”
張世澤問道“你是說之后氣候變冷,降水線南移了。這里就變成牧區了。也就是說長城是修在這條農耕基準降水線上的。所以我大明的長城就南移到了現在的位置。”
楊凡點點頭,說道“就是這樣子。”
張世澤面色苦澀,說道“那我就明白了,為什么太祖和成祖明明把漠南打下來了,后來又放棄了。如果這里不長莊稼,靠內地人力來輸送糧食,那會把國家的財政搞崩潰的。”
他想了想,又忍不住說道“那這么看,陛下讓我們清除了蒙古人后,我們同樣也面臨著太祖和成祖一樣的問題啊。我們也同樣站不住腳啊。”
楊凡說道“不一樣。我們可以站住腳的。因為我們有了蒸汽機,可以抽取地下水灌既。整個漠南甚至遼東很北方的地方都可以種植莊稼。我們打下來就守得住。”
楊凡和張世澤騎著馬,帶著親衛的騎兵,逐步走近這座古城。
走到近處,發現這座城和內地的城墻一樣。都是黃土夯筑的,外面包磚,因為用的是青磚,所以展現出青色。這也是蒙古語中呼和浩特的本意。也就是青色的城池。
城不大,但是卻十分的雄偉。
夯土并不容易。需要找到上好的黃色黏土。草原上都是沙土,沒法夯筑。粘土都是駱駝運來的。而且黃土必須用蒸屜蒸熟,以殺死蟲卵。防止蟲子孵化后打洞損壞城墻。
還要把蒸熟的粘土攪拌石灰,加水后填到筑板重箭,再用石錘砸實。工程量之大令人咂舌。
此時,站再城下,仰望高度幾乎和京城差不多的城墻,心里也在感慨,當年俺答汗阿勒坦汗的實力強大。
這座小城只有南北兩座城門,但是都修建了雄偉的箭樓和甕城。城墻每隔五十米就修有馬面。而馬面和城墻四角都修有角樓。這些角樓都是描金彩繪,看著美輪美奐。
二人信馬由韁,走進城門。
“我們要想西北真正的長治久安,就必須見一個人。也許他逃走了。也許他正在城里等著我們。”楊凡對張世澤說道。,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