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部隊就要交給張世澤了。他在等張世澤回來。
但楊凡有些擔心,交給朝廷后,他們還能保持現在的戰力多久。所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腐朽起來,可是快的很啊。
但是,楊凡不在乎。他從來也沒有想過控制京營。他還沒有發癔癥。
皇帝用他總督京營戎政,和當初用他,帶著興禾團練來京城,打垮魏督公是一樣的道理。臨時找不到合適的人,勉強用一下。事辦完了,他就該一邊呆著去了。
所以,楊凡有好東西,絕對不會給京營置辦家底兒的。
上次的河西守御千戶所,他也算用心用力的搞。除了訓練外,還自己掏錢,置辦了五百輛裝甲馬
車和五百門重型銅發熕炮。
這些可花了他不少錢呢。
在大明,銅就是錢啊。一門炮五百公斤,足足250噸上好的青銅呢。
炮銅是一種銅錫合金的青銅,舊時用以鑄造大炮。
炮銅不像一般的青銅合金。有黃銅、青銅、白銅3大類。成份上組分鋅29,錫1,其余為銅。
楊凡的炮銅是錫黃銅。在黃銅中加錫1得到錫黃銅。
錫黃銅在海水和澹水中均耐蝕,多用于制作艦船銅制部件和鑄造火炮。這種炮的成本和純銅區別不大。
當時楊凡是把河西守御千戶所當成自己的屬下來搞的。因為按照管理,衛所制度是世襲罔替的。今后楊凡的子孫自動繼承楊凡的軍隊和地盤。
以后朝廷要是用自己,就讓這支部隊上。從而掩蓋自己在私兵上的真正實力。
楊凡當時認為是值得投資的。畢竟,戰場上刀槍無眼。自己帶著出征,沒有個烏龜殼和尖牙利爪,他是不放心自己的安全的。
能否給朝廷打勝仗他不關心,但起碼要把自己保護好。
由于青銅火炮超長的壽命。青銅火炮的服役壽命往往動輒逾百年,許多甚至超過了150年。母庸置疑,長壽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青銅炮的鑄造成本高昂得令人發指。
楊凡甚至沒有采用,南北戰爭中漂亮國使用的配方。用八成的銅,百分之一的錫,剩下的用鉛,導致火炮發紅。
直接用了最佳配方。銅料都是現代傳送過來的智利進口銅,品質不知道比這個時代高出多少去了。
結果,皇帝很沒品,直接就把他的河西守御千戶所調給別人了。
至于楊凡投入的250噸銅,以及耗費的人工成本,就黑不講白不講了。
250噸銅可不是個小數目。
朝廷鑄造的崇禎通寶,重量117克,世紀含銅五克。這可是價值五千萬錢的銅料,合計50000貫。
此時六百五十錢,兌換一兩官錠白銀。加上工費和火耗。楊凡等于賠了十萬兩白銀。
再算上裝甲四輪馬車和馱馬,士卒的鎧甲和武器,以及訓練成本。修建水利工程,分地給軍戶的家屬,招兵的安家費用等。楊凡又花了二十萬兩。
楊凡事后對自己說,我真傻。三十萬兩白銀扔水里了。
所以,京營他是不會再自己掏錢裝備的了。自己就是個臨時工,有必要提老板著急嗎。如果皇帝需要什么,讓皇帝自己來采購吧。
幸好,崇禎也知道,不能可著一只羊,一直薅羊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