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和晉朝一樣,充滿了神神叨叨的歷史巧合。立國一太后幼主,亡國一太后幼主。前后還有兩個攝政王。起家于撫順,溥儀最后關押在撫順戰俘營。
后人總結,大清興于撫順,亡于撫順。孤兒寡母入關,孤兒寡母退位。攝政王帶領清朝統一天下,攝政王帶領清朝失去天下。清朝首位皇后是葉赫那拉氏努爾哈赤原配,亡國皇后還是葉赫那拉氏。太后輔佐三帝而興,太后禍害三帝而亡。一個福建人保著順治入關,一個福建人保著溥儀出關。
更有意思的是帝都的前三門名稱。
北平之前三門:正陽、崇文、宣武,實寓元、明、清亡國時3個年號。其偶然的太奇矣。”
元、明、清三代的最后一個年號中,都有一個字恰與北京前三門名之一個字相合。元朝的末代皇帝元惠宗最后一個年號是“至正”。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為崇禎。清朝最后一個年號宣統,其“宣”字,又恰與宣武門名一字重。
在元朝,有一個專門用于朝會、典禮的宮殿“大明宮”,結果元朝就被明朝所滅。而到了明朝,有一座用于皇帝日常起居、處理政務、批閱奏折的宮殿“乾清宮”,而后明朝又被清朝取代。
歷史上朱元璋小名“朱重八”,重八為十六,明朝正好16位皇帝。
這世上到底有沒有天道輪回,有的時候真的讓人不知道說什么好。
原來這個邊緣城堡里的人都是葉赫族人,他們被收編后,因為不放心他們,被發配到最北邊戍守邊疆。他們自然是不肯為了皇太極賣命的,看到東海女真好幾萬人來攻打,直接投降了。
楊凡也是哭笑不得。居然這樣也行。
大清國的北大門就這樣被打開了。毫無波瀾,毫無抵抗。而葉赫人投降后居然歡欣鼓舞,載歌載舞歡迎楊凡進城,楊凡也是無語了。
楊老爺一高興,每戶發了一袋大米。
葉赫人更加高興起來,男女老幼全都跑出來給楊老爺磕頭,口稱主子爺,發誓效忠楊家,討伐老奴酋的子孫。
進城溜達了一圈,楊凡還沒有和葉赫遺民的族老們好好聊聊,怎么策反八旗里的其他葉赫人的事情呢。就被掩著口鼻的小娘皮和林月如這倆敗家娘們給拉出來了。
“老爺,這里太臭了,差點沒熏我一個跟頭。人和豬住一起,真是要多臟有多臟。”小娘皮氣憤的嚷嚷道。
楊凡只好無奈的搖頭,養豬是滿族老傳統了。兩千年前的肅慎、唐朝的渤海,這些滿人的老祖宗,就是放牧豬群為生的。至于豬圈在房子旁邊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陳曦跑過來問道:“老爺,你對這里很重視嗎。我看你饒有興趣的四處游逛,還問的特別仔細。”
楊凡笑道“這個地方很重要的,這個叫做哈了濱的地方,是東北的中心。注意,東北的中心可不是沈陽哦。”
“我要修的第二條鐵路就在這里通過。從海參崴經雙城子、牡丹江、經過這里,然后一直向西,經過薩爾圖大慶和卜奎城齊齊哈爾到海拉爾城、滿洲里城,最后到布里亞特人的烏蘭烏德城。這條鐵路就叫中東鐵路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