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一會,城上用繩索吊著下來一只筐。一個驍騎校坐在里面揮動著白旗。他看著有些擔心下面射箭的樣子。
這個土城只有六米高,連城壕都沒有,而且也不是夯土修筑的。就是用土磚坯壘起來的。內外面用熏黑的樹干包了一層。以防止雨水的沖刷。
這等簡陋的小城,真不算什么。何況楊凡還有大殺器。
楊凡坐在一張太師椅上,看著跪在面前的這個驍騎校。
“你們怎么不打一下,直接就投降了。是不是詐降啊。”楊凡瞇著眼睛問道。
“大人,小的們是真心投降啊。這城里的人都是葉赫部的遺民。小的和老奴酋是努爾哈齊是仇深似海啊。他就是不放心我們,才把我們流放這么遠的。”那個驍騎校大哭著說道。
努爾哈赤的名字是漢人翻譯的,有些不準確。比照他的兄弟的名字可以推斷翻譯為努爾哈齊更為合適。
努爾哈赤一共有五兄弟,分別是愛新覺羅舒爾哈齊、愛新覺羅雅爾哈齊、愛新覺羅巴雅喇和愛新覺羅穆爾哈齊,其中舒爾哈齊和雅爾哈齊與努爾哈赤是同母兄弟。
努爾哈赤,按照滿文的本意,是“野豬皮”的意思。努爾哈赤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大兒子長成人后,能象森林中的野豬一樣勇猛無敵,象野豬皮厚,堅韌一樣堅韌不拔,耐穿耐磨。
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齊,意是“小野豬皮”,另一弟弟雅爾哈齊,其意是“豹皮”。
滿語中努爾是野豬,舒爾是小野豬,雅爾是豹子,哈齊是皮。所以,努爾哈赤比照兄弟的名字,應該翻譯為努爾哈齊最合適。
葉赫和愛新覺羅之間的仇恨,可以追溯到元朝時期,當時葉赫那拉家族和愛新覺羅家族之間多次發生過沖突。據史料記載,葉赫那拉家族在戰斗中取得了勝利,成為了東北地區最為強大的部落之一。
后來明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建州強大起來,雙方的戰爭頻繁,還有老女問題。導致仇恨越積累越深。
在努爾哈赤攻滅葉赫部后,葉赫貝勒效法商紂王,逃入高塔,拔箭刺心血祭天。
將死之際,說出“就算我葉赫部只剩下一名女子,也要滅掉建州女真,讓其寸草不留,如有違背,將萬世不得輪回”。的詛咒。
努爾哈赤怕了,他從來沒有見過這等用生命獻祭的詛咒,他擔心自己和后代遭到報復,下令把葉赫貝勒滅族。雞犬不留,全部殺光。
這等恐怖的詛咒,讓清朝的皇室心頭陰云密布了三百年。
歷史就是充滿了巧合,二百多年后,咸豐皇帝娶了葉赫那拉杏貞,就是后來的慈禧太后。而光緒皇帝娶了葉赫那拉靜芬。也就是隆裕太后。慈禧太后,基本把愛新覺羅家的江山敗光了。而隆裕太后下了清帝退位詔書。
所以也算葉赫貝勒的詛咒實現了。亡國之恨,同樣用亡國來報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