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引入新興的工商業資本群體的力量,來對抗農業老貴族。
這也是為什么,北宋的工商業高度發達的原因。
北宋和南宋是歷史上領土很小的朝代,南宋甚至還不如東晉呢。
可是南宋的稅收數十倍于大明末期。
這都和工商業出身的官員,善于經營經濟有關。汴梁也稱東京,商業繁華程度讓千年后的我們都為之驚嘆。
崇禎震驚的聽著楊凡講東林黨的來龍去脈。他這才意思到,原來他們當初就搞垮了北宋,南宋也是在他們的地盤上建立的。
皇帝都被他們控制,搞得九位皇帝,三個禪讓。
而且趙構一死,皇位又回到太祖一系去了。
改立皇帝不就是方便自己控制朝廷嗎。
成祖皇帝就是怕后代子孫,沒有了自己和太祖的剛毅、霸道,被他們控制,才堅持要遷都北平的。
楊凡喝了口水,繼續說道:“本朝建立后,因為前元是采取間接統治的方式,把地方上,交給了漢人世候和地方豪強來管理。把財政和稅收,拍賣給阿拉伯人,采取包稅制來管理。”
“你依賴的,最終都控制了你。”楊凡說道,“當初,用東南的這幫人來平衡北方的做大的,已經威脅到朝廷的那群人。但是這些人,在初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后。尤其是在打垮了舊勢力后,他們也做大了。成了朝廷新的威脅。”
“大明建立后,為了清除前元的歷史遺留問題。打擊地方豪強和世候。再度采取了和北宋一樣的辦法,那就是再度擴大科舉的資格范圍和錄取名額。我大明科舉三年一次,還有額外的恩科。錄取人數,每一屆進士都幾百人。規模是空前的。而科舉應試的資格也大大降低。各種明暗潛規則和門檻被廢除。平民百姓只要有才學都可以參加。”
“這些人在短短的幾十年里,就壟斷了大明的官場。尤其是土木堡之后,勛貴集體斷代,青黃不接。他們趁機徹底的控制了朝廷。搞到現在文貴武賤,文官沒有制約。絕對的權利導致了絕對的腐敗。”
崇禎深深的吸了口氣,楊凡說的太對了。
文官貪腐到這個程度,不就是他們壟斷了朝廷官場嗎。
其他勢力全被打敗了。沒有一個能和他們對抗的。勛貴們早都廢了。外戚大明又不強。也就宦官們還能湊合著給他們添點堵。
沒有制約的權力,必然要尋求利益最大化!
崇禎問道:“本朝他們是怎么做大的。”
“讀書人可以免稅啊。太祖朝還有田畝的數量限制。開始的時候,超出數量是不能免稅的。秀才可以在其名下掛很大片的田產。最高可以有80畝,不需交稅。舉人享有400畝的免稅賦。進士享有2000畝的土地免稅額。”
“這些都是太祖朝的限制。土木堡之后,限制基本都名存實亡了。至少舉人以上多少土地都不交稅了。小民就把土地投獻到他們的名下,他收到土地后反租給原來的主人,佃租只有賦稅的一半,還可以免除徭役。這些讀書人就是靠著這一條兼并土地,成為大地主的。”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