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最后長嘆一聲,還是同意了。
只有把這些無主的土地賣出去,才能實實在在的獲得銀子。要是自己留下經營,就能。
本來周皇后還考慮著,留下一千萬畝,用來種植棉花,給紡紗廠提供原料。可是,她反復思考,還是沒敢這么做,皇家的田莊都是什么狀態,她不可能不知道。
一樣的土地,產出只有百姓土地的十分之二三。
這些皇家的土地,可遠比百姓的薄田好的多。就這還勉強能打點兒糧食,養活這些種地的民戶,太監,小吏。皇家也剩不下多少,因為土地的產出總會莫名其妙的消失。幾乎每個過手的環節都會損失一部分。
終于到了楊凡出發的日子了,楊凡給崇禎上了奏章,要去歸化城赴任去了。
楊凡的專列終于啟動了,一列裝甲列車做前導車。楊凡的專列緊隨其后,后面又是一列軍列。軍列運輸的是家丁團的全部人馬和裝備。
楊凡帶著張疙瘩和家丁團前往前線。騎兵教導團和興禾團練被留在了領地,負責看護楊凡家產。
楊凡走前,批準了楊家有史以來最大的鐵路投資項目。第二階段鐵路工程正式立項開工。楊凡直接從小金庫里撥出一千萬兩銀子,用于鐵路建設專項費用。不讓你財政可負擔不起這么龐大的支出。
這筆錢將用于多條鐵路建設。
這些鐵路,一條比一條重要,而且都不是現在對經濟有促進作用的,它們的功效要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才會體現出來。
所以,暫時都是些沉沒成本。
之前的通往西域的鐵路為了趕時間和戰爭的急迫性,使用了投資小、建設周期短的762窄軌鐵路。現在,楊凡用相對較小的投資和建設難度,已經把鐵路修過了哈密。正在向迪化城區域挺進。
烏魯木齊這個時候,還沒有正式建城。
這里只是有很多的散亂的居民點。要到乾隆朝才會正式建城,命名迪化。
這個時候,這里被稱為庭州。現在這里是準噶爾的控制地區。天山北路的準噶爾盆地,就是它們的核心地區之一。
現在楊凡新立項的鐵路項目,不修窄軌鐵路了。
一個原因是現代能收購的二手窄軌基本都收購了。這些鐵路大多在風景區和林區,線路都不長,連接到伊犁也就都用完了。剩下的必須自己行辦法,在新城鋼鐵廠自行生產鋼軌。
目前楊凡能完全吃透的火車技術,就是381的十五英寸,超級迷你小鐵路,也就是規劃中用于省城到府城、縣城的小火車。
這種小火車,一排可以做兩個人。運貨的話,一整列車廂,可以載重500噸以上。
又便宜、運量還大,關鍵是不用鋪道砟,直接把路面壓實后,直接上枕木和鋼軌就好。成本非常便宜。維護簡單,投資少,建設快。而且地方上沒有太大的運力需求,這個運力也足夠用了。
地方運輸方面,今后就靠蒸汽卡車和迷你小火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