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光煥發的夫人們立刻笑顏如花。
她們就知道,老爺每次從遠方回來,一定會給她們帶來禮物,還有好吃的、好玩的。
老爺和大明的其他男人不同,每次出門都會想著,給家里的妻妾們買點東西的。
有時是點心,有時是小玩意兒。
雖然都不值什么錢,但是這份滿滿的愛意,讓她們十分享受。
她們對今早的蟲草粥十分滿意。
這玩意挺珍貴的,又是大補之物。
西北苦寒,風沙大,容易傷肺。這東西是補肺的好東西。女子容易體寒,這東西還補陽氣。
蟲草和粳米、白糖熬的白粥,非常香甜,吃完渾身暖呵呵的。獲得了夫人們的一致稱贊。
“這是什么”楊凡拿起餐桌上的一疊大紙。
“這是杭州送來的《蘇報》,就是老爺前年委托張天如主編的那份報紙。”小娘皮放下湯匙說道。
“嗯,蘇報賣到北方來了,看來張天如辦的不錯啊。”楊凡笑著說道。他放下羊雜湯碗說道。
“嗯,這報紙雖然簡單,只有幾張大紙,但是確實是一個好東西。上面有江南的新聞時事,還有物價信息、甚至還有海外倭國和朝鮮的物價和新聞。很多商人都會訂閱的。喏,這里還有廣告。這里是文學版面,好多文人投稿詩詞和文章呢。還有這里,是目前蘇州的一件廣泛關注的案件,簡直是包羅萬象,啥都有,……”小娘皮翻著報紙說道。
“現在,報紙在江南已經被廣泛接受了,印刷量達到了兩萬份之多了。目前蘇報有十個版面了,每逢雙日出版一次。現在十八省的省城都有了銷售的鋪子。江南的府城和縣城也大多有了銷售鋪子”林月如也介紹說。
張天如還真是個有才的,兩年時間,就把報紙辦起來了。要說一個新事物,被廣泛接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京城的報紙鋪子,雇傭了兩百個八歲到十二歲的男童,背著背包,滿大街的叫賣呢。”晨曦也說道。“我給動力研究院也訂閱了三十份兒,放在圖書閱覽室里,供大家免費閱讀。”
楊凡估計,如果這么暢銷,估計報紙收入和成本快能打平了。
楊凡翻了一下,這個報紙是一米見方的版面。正反兩面都印刷,十個版面一共是五張大紙。字號是和后世一樣的大小。
折疊成四個方塊,和后世的報紙一樣。二十層紙,厚厚的一疊。
報紙都是蒸汽機帶動的印刷機鉛印的。帶著現代那種油墨的香味。油墨的字跡非常清楚。甚至廣告版面還是四色的套色印刷。在這個時代滿滿的科技含量。
居然還有一個畫報版面,用的是刻板的版畫。模仿的是清末的《點石齋畫報》方式。
楊凡看了一下刻板畫的印章和署名,居然是邢沅的老爹邢彬。看來他們父女在杭州過得不錯。
杭州搞了一個印刷廠,專門給蘇報報社承擔印刷業務。邢彬現在升職了,是版畫組的組長。月俸五枚銀幣了。
楊凡都把他們父女忘了,看了報紙才想起來。
楊凡饒有興趣的翻看起來。說實話,他對報紙并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推動一下,給東林找點麻煩。
雖然周先生說拯救國民的肉體,不如拯救國民的靈魂。
但在這個時代,文化是壟斷在一定階層的,底層百姓大多不識字。他們不識字,看個屁的報紙。更別說開啟民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