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爾喀人付出了巨大的傷亡,終于在大風雪中沖到了二百米的距離上。
后面的三百米湖面上,到處都是死傷一地,一片狼藉。
騎兵軍五萬人,是三個師九個團二十七個營的編制。每個營這次都攜帶了18們駱駝炮。加上總部的火炮,超過五百門。
一炮下去,就是至少五六個人的傷亡。
對密集的步兵隊形,實心球形彈的殺傷力堪稱恐怖。
一炮打空一條線。
幸好駱駝炮是減量裝藥的,射程只有五百多米。彈丸也只有一磅。
否則,要是師屬十二磅炮,能把十幾個人,甚至二十多個人,一條線的全都打穿打爛。
他們穿的太厚了,跌跌撞撞的,冰面又滑,三百米跑了兩分鐘。這種弗朗機炮,把十二發子銃全都打完了。至少打死打傷了七八千人。
可是沒有別的辦法,對方有遠程攻擊火器,他們的弓箭都因為太冷而用不了。只能硬沖了。
“不要停下,沖過去,沖過去。”他大聲的呼喊著。
這個時候要是垮了,就白白付出傷亡了。
其實,不用他喊所有人都明白,只有沖上去才能擺脫被動挨打。
現在就是扭頭往回跑,也要再跑三百米才能跑出射程。還得扔下一地的人。
“步槍手準備開火吧”安三溪放下望遠鏡說道。“讓駱駝炮換葡萄彈和霰彈吧。”
火槍手立即準備射擊。炮兵們則利用這個時間間隙,去搬運霰彈和葡萄彈。這些彈種有不同顏色的木箱裝著。都堆放在炮位的后方。
炮手們立刻奔向后面裝炮彈的箱子,那里邊是發射藥包和麻布包裹的葡萄彈、霰彈。
二百米的距離上使用葡萄彈,是比較合適的。現在裝填發射,能打一發。然后就進入了霰彈的射程。
一發葡萄彈大概二十顆鋼球。五十克的小鋼球比霰彈鋼珠的動能和殺傷力更大。也飛的更遠。
等到一百五十米以內就可以使用霰彈了。一發霰彈包含一百顆小鋼珠,每個重四點五克。
隨著軍號和腰鼓的號令發出,三排橫隊的士兵立刻把扛在肩頭,已經上了刺刀的步槍齊刷刷的放平。
第一排蹲下,第二排貓腰,第三排直立。三排火槍黑洞洞的對準了遠處,洶涌而來的人群。
這些燧發槍的直射距離能達到二百六十米,但一般不會這么遠開火,因為準頭太差。一般都是二百米,甚至是到了一百五十米內才會齊射。
這已經領先這個時代很遠了。這個時代歐洲的火槍陣列線都在八十米左右開火,甚至故意頂著彈雨周到敵人陣列線前三四十米,然后齊射,用精準的殺傷一波打垮敵人。
因為楊凡的的燧發槍已經是最高技術水準的燧發槍,雖然仍然是滑膛槍,但槍管都是鏜床鏜制的。子彈還是釘彈,準確率大幅度提高。才敢這么遠就開火。
這些燧發槍配絲綢定裝彈,一分鐘極限射速能達到六發,戰場環境下,有各種干擾,也能保證不少于四發。
這個射速,遠高于歐洲三分鐘兩發的精銳火槍手戰場射速。
砰砰砰!第一排火槍手開火了。
一條火線閃爍,十五毫米的大口徑鉛彈,從槍口噴出。轉眼間就到了喀爾喀人眼前。
蜂擁向前的人群的前部,一片片的人被打的向前栽倒,連滾帶爬的倒了一地。甚至是向后飛去。這些鉛彈的動能很大。
砰砰砰!第二排的燧發槍再度開火了。又是一片人栽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