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腳下,已經成了一個別墅區。
楊凡的大軍就駐扎在這里。下面的平原上,已經開始動員和碩特人開始伐木和搬運工兵炸開的石頭。
現在是冬天,和碩特人不可能去漠南,那樣會凍死的。只能等開春再走。索性楊凡決定,不讓他們閑著,免得出現事端。索性開始修筑迪化城。
現在先去天山伐木,工兵爆破炸石頭,他們負責用牲畜拉著爬犁運送到指定地點。開春了就開始筑城。迪化可是北疆的中心城市。這里建城意義重大。會對今后幾百年有深遠影響。
楊凡也是打到一個地方,就占住一個地方。
具體的辦法即使筑城,然后連同鐵路和公路。哪里有事情,軍隊乘坐火車和蒸汽卡車轉眼就到。鐵路是骨干。兩側不同火車的地方,靠蒸汽卡車轉運。速度非常快。
對于不通公路的地方,還有駱駝和戰馬,還有牛拉和夏爾馬拉的七噸載重的大篷車。這樣,只要是楊家征服的地方,當地的人很難造反成功。因為交通的降維打擊下,大軍能迅速趕到平叛。
目前兩萬大軍都駐扎在這里,這里是一塊小高地,四周用原木搭建了圍墻。圍墻內部,密集的新安裝了上了一千五百個小木屋。有三層的別墅,也有倉庫、牲畜房等。
別墅一般作為兵營使用,一個三層的木構件別墅可以住四五十人,當兵的都住上下鋪。兩個小樓就能住下一個中隊百多人。
打下和碩特部后,現在還是冬天的尾巴,盡管內地已經轉暖了,可是這里還要再冷上一段時間。
不是說春風不度玉門關嗎。東南的季風到這里,還要走五六千公里。
而且甘肅的西部季風的影響就很小了。這個年代正是小冰河時期,季風對新疆的影響更小。
直到二十一世紀后,隨著氣候變暖,季風才逐步覆蓋到天山南北。近些年沙漠地區降水大量增加。甚至出現了很多湖泊。
但是明末是不行的,這里干旱的厲害。全靠雪山融水,灌溉著草場。
大軍這一路西征,其實很辛苦的。行軍時沒辦法,只能住帳篷。一旦安定下來還是要防止凍傷減員的。這里的冬季很冷。
這種臨時就可以快速組裝的木屋,現在活得了廣泛的應用。因為實在是太方便了。而且住著也舒服。木構件用石灰水和化學藥水浸泡過。既防止生蟲子,也防火。很難點燃。安全性大為提高。
最重要的是,木屋保溫性能是磚石的四倍。冬季特別暖和,夏季也涼爽。
現代我們不住木屋,主要是木材比水泥貴多了。現在一套實木家具,動不動就要上萬元。要是用實木做房子那還了得。普通人根本消費不起。
北美那邊是因為國情特殊,人家木材便宜。
現在,海參崴那邊,最大的生意就是制造木構件的工廠。足足有上百家工坊專門干這個。最大的一家是楊家的,雇傭了七千多人。
這些木工,大部分是本地的野人。他們被抓到后,強制帶到城市里,學習漢語和勞動技能。逐漸變成了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