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強制歸化,當然有很多問題。比如總有怒傲不遜的,總有犯罪的。不過總體上,經過胡蘿卜和大棒政策的夾攻下,他們還是適應了新式的生活方式。
一旦他們享受到了現代物質文明的便利,就再也不愿意回去當野人了。
布喜婭結束了楊家的女仆工作后,去了學校讀書,一年速成班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然后,她利用小娘皮和林月如她們臨走時賞賜的財物,自己注冊了一家木構件兒工坊。
她把自家親戚和本部落的人都拉了進來。
她和他爹爹親自去山里找到了部落。
部落還是老樣子,大冬天的在豎井里苦熬著呢。一個個連凍帶餓的,都半死不活的。冬天就是這樣,能熬過去就再活一年。沒熬過去,就完蛋了。
他們趕著馬拉爬犁,帶去了幾百斤米。還有冷凍的鯨魚肉。
部落里的人都沸騰了。大冬天的居然給他們送食物。老人小孩都饞哭了。
大米倒進巨大的鑄鐵鍋了煮了起來,部落老鄉們又往里扔了很多干菜,蘑菇、凍肉沫子。布喜婭從懷里掏出一小包鹽,糾結了半天,還是扔了一小塊進去。
看到有鹽吃,大人小孩都激動壞了。
布喜婭一家被抓住有兩年多了。部落里以為他們都不在了。沒想到他們在漢人的地界上混的這么好。人人都很羨慕。
布喜婭對大伙說道:“如果你們跟我下山,來我的工坊干活,就天天能吃米粥,還有鹽吃。”
聞著米粥的香味,他們一陣騷動,他們受不了這種誘惑。可是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山上,對山下的生活充滿了恐懼。
今年尤其難過,去年野生動物少,他們并沒有積攢夠足夠熬過冬天的食物。正在發愁,正好布喜婭一家來了。還帶來了急需的食物。
他爹爹最終說服了長老們,整個部族五百多人全部下山,去了布喜婭辦的工坊。手巧的學做木匠,笨的去伐木。老弱負責烤房。
畢竟工坊做木構件是二十四小時三班倒,不停工的。沒有時間等待木頭自然陰干。雖然自然陰干的木材性能更好。但是誰也不會等三四年再用。都是用烤房烤干的。
東北的木材遍地都是,全是原始森林,要多少有多少。開木構件工坊,最大的好處是原材料基本不花錢,只要付出伐木工人的工資就行。
他們一般在冬季全體上陣,上山伐木,然后把去掉枝丫的原木捆上繩索,從積雪的山上拉下來。冰雪可以減小阻力,拉著非常省力。
要是夏天可就完蛋了。遍地荊棘,根本弄不動。
布喜婭這么著急趕回部落,就是為了冬季盡快開工伐木,趁著冰雪還在,把一年需要的木材都弄下山,儲存在自己的倉庫里。以后,隨著生產進度和需要,分批烤干原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