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皮雖然有些心疼被淹沒的五十萬畝水田,但是她也知道,這個水庫的意義。這條水庫蓄水完成后,今后整個順天府和永平府就再也不會缺水了。沿途的土地全都變成了水澆地。
楊家計劃大肆吞并下游的土地。因為楊府不吞并,士紳和勛貴、宦官、文官們也不會停手的。
現在整個大明的士紳都在瘋狂兼并土地。
楊家打算也加入進來。楊凡覺得與其讓這些腦滿腸肥的廢物把農村搞崩潰,還不如他主動來兼并土地呢。至少他有開發的能力,先買地,然后推廣蒸汽機抽水灌溉,外加高產種子和鳥糞肥料。
至少,他可以恢復土地的耕種。
士紳們兼并土地,只會造成大批農民流亡。土地大面積拋荒。
因為天太旱了,這些土地絕收,造成農民破產。他們才有機會吞并。
但是,他們趁著荒年吞并的土地,他們也不會去耕種。這種規模的干旱,有的旱田種子都收不回來。他們也就直接撂荒,等待好年景。
每一次天災,都是他們趁機吞并自耕農土地的機會。
氣候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安心等幾年,總會好轉的。他們家里幾千畝地,糧倉里有的是糧食。他們等得起,可是小農等不起。沒有隔夜糧,草根樹皮都吃光了。
甚至有的地方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恐怖景象。
所以,大資本、大地主吞并小商戶、自耕農都是趁著經濟危機下手。因為這些弱者沒有抵抗風險的能力,只能用白菜價賤賣自己的所有。
而楊家不同,楊家建成了水庫,只要沿途向下游,向著海邊修筑灌溉水渠,就能把這些土地全都變成水澆地。
楊家出錢買地,給的價格更好。和士紳們爭搶這些土地,這些維持不下去的農民自然愿意把土地賣給楊家而不是本地士紳。
楊家給出非常好的條件。
楊家手里籌碼多,也不一定給錢,只是用蒙古地區、青海地區、東北地區的土地置換。可是農民愿意啊,用五十畝地,換他們手里的幾畝地。傻子都愿意。
如果留在這里,他們都要一家人拉著棍子去討飯、逃荒了。留下只能全家餓死。現在肯移民立刻就給飯吃,他們沒有選擇。
這樣子,那些士紳們的出價就不夠看了。他們怎么肯現在就拿出寶貴的糧食給他們呢。糧價已經漲上天了。
愿意移民的,去東北和西北,一個成年勞動力最少給分配十畝地,一家人保底不少于五十畝。哪怕是夫妻二人也給五十畝地。有孩子的,襁褓中的娃娃也給十畝地。
不愿意移民的,一畝地給十擔玉米面外加四塊銀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