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馬的腿很長,跳躍的高度遠比蒙古馬高得多。
十幾分鐘之內,火槍手和掩護他們的步兵被殺的四處逃竄,一敗涂地。巴圖爾琿臺吉急忙下令吹號,兩翼的一萬騎兵沖了上去,試圖頂住安三溪的騎兵,接應潰兵撤下來。
否則,按照這個速度,兩萬步兵很快就會被八千騎兵砍殺一空。
前面到處都是整群的逃跑的準噶爾人和后面追砍的騎兵。
一萬騎兵迅速沖了上去,他們在接近明軍騎兵前,先放了一輪騎弓重箭。他們的弓力雖然不比建奴,但是也普遍在九個力以上,近距離可以發射重箭。
騎兵沖上來后,還沒有呢照面,就是一輪箭雨。
安三溪他們立刻舉起左臂,擋住頭盔的觀察縫。蒙古人大量使用石頭和骨頭磨制的箭頭,防止射中頭盔觀察縫后,箭頭崩碎傷到眼睛。
準噶爾人騎兵,驚恐的發現,這些重箭絕大多數都命中了敵方的騎兵,可是紛紛被彈飛了。幾乎沒有什么人落馬。
他們無法理解這種現象。明明他們沒有著甲,穿的是布衣。可是仿佛施了魔法一般,重箭都紛紛彈開了。
時間已經來不及給他們思考的余地,雙方的騎兵撞在了一起。
體型更大,更重,也更高的阿拉伯馬和頓河馬,直接把蒙古馬撞飛。肩高高出一尺的優良戰馬,讓明軍騎兵幾乎是居高臨下的砍殺他們。
在炮管鋼制作的馬刀下,他們的馬刀簡直就是廢銅爛鐵,幾乎一個格擋就會被砍斷。
準噶爾人的騎兵雖然紛紛被砍倒,但潰逃的步兵和火槍手殘部,終于得到了機會,向著后面逃去。
騎兵軍經過現代騎兵操典的培訓,以及現代積累了幾百年的騎兵格斗刀術的訓練下,再加上三年多的持續戰斗,他們戰斗力提高極大。
尤其是到了西域后,經常和蒙古人馬上砍殺格斗。他們的技術提升非常快。他們是職業戰士,久經沙場。
蒙古的牧民征召兵這種臨時兵,已經不是他們的格斗的對手了。
就像八里橋之戰一樣,僧格林沁的蒙古牧民征召兵,已經不是英法聯軍職業騎兵的對手了,連白刃格斗也打不贏了。
他們和準噶爾人的騎兵撞在一起,雙方都掄起馬刀,拼命砍殺。可是不論是控馬術,還是格斗刀術,騎兵軍立刻就占了上風。
對沖而過之后,被砍倒的絕大多數都是準噶爾人。
因為他們的防刺服不怕劈砍和刺殺。鳥嘴頭盔和蛙嘴頭盔防護力更是驚人。白刃格斗,準噶爾騎兵吃了大虧。
他們的防刺服里,要害部位插著鋼板。可以擋住重兵器打砸和火槍的射擊。
這些防彈鋼板插板,現代都能擋住子彈,何況這個年代的低初速火槍鉛彈呢。鉛彈不僅初速不足,而且高溫下會變軟,是不能穿透防彈插板的。
當然打在沒有插板的部位只能自認倒霉。防刺服擋不住鉛彈。
八千騎兵分成十幾股,如同決堤的洪水一半沖了進來,立刻就迎頭把準噶爾人騎兵群沖散。
一片閃耀的刀光中,在阿拉伯馬高速沖過的瞬間,被劈倒在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