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杏并沒有過于糾纏團隊的問題。她很直接的談技術轉讓。
“這個價格不行的,沒有原來的研究團隊,我們還要重新招募研究團隊,他們對你們的研究不熟悉,還得從頭開始,時間至少要兩年。時間也是成本,我們之所以肯出這么多錢,就是想節省時間,盡快出成果。”孫杏搖頭道。
“你們能出多少。”
“最多三點五個億,再多就不行了。”孫杏也很堅決。
隨后雙方進行了反復的價格拉鋸戰,晚上天黑前,最終以3.75億成交。
研究所向興禾農產品集團,出售全部專利和研究成果,并做為期三年的技術指導,以確保包教包會。
興禾農產品集團負責技術支持團隊,往返非洲之角藍堡市的全部費用,并按照一天八百元的標準提供補貼。
孫杏留下會計師和律師團隊、化學和生物化學專家團隊進行后續的細節落實,當晚就乘飛機飛回了魔都。
楊凡收到消息放下心來,這項技術非常尖端,必須要能解釋明白。這項合作達成了,就好說了。
“馬上組織招聘,在國內先把團隊架子搭起來。先成立以下幾個項目組。第一組,二氧化碳加氫氣,制取甲醇。第二組,二氧化碳加水制取淀粉。第三組二,甲醇通過生物酶催化,產生單糖和多糖。第四組,二氧化碳制取油脂。”
“第四組這個技術比較高端。需要重新找人買。是通過電催化結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合成高濃度乙酸,進一步利用微生物,可以合成葡萄糖和油脂。以后奶油、黃油、食用油也可以工業制造了。目前國內有的機構在搞,而且大漂亮那邊也類似的技術,你關注一下。”楊凡把要求發給了孫杏。
“老板,弄這些需要大量的電力,我擔心非洲之角那邊電力將來不夠用啊。”孫杏擔心的說道。
目前已有的電廠,主要是服務鋼鐵廠和煉油廠的。都是按需求上馬的。沒有太多多余的電力,用在這些農業工業化上面。畢竟城市用電、生活用電,碼頭用電也要保障呢。
目前非洲之角那邊,已經把之前歐洲廢掉的火電機組,能買的都買來了。現在形勢變了。他們因為能源危機,顧不上環保了。不可能再出售任何發電設備出來了。
那個輟學少女已經被拋棄了。現在他們甚至準備恢復火電了。
楊凡想了想,雖然自己打算投資四代核電和聚變發電,但二十年內恐怕遠水解不了近渴。擁有火力發電的幾個大國,又簽了協議,為阻止溫室氣體排放,不在接受新的海外的火電項目。
繼續上火力發電的路,基本堵死了。
沒有電力,還哪里搞得起來工業呢。
非洲之角這里沒有水電資源,火電又不能搞,電力還真是大問題。
這里風能也不多。唯一能搞的就是光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