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那天,陳星準時來到了學校外面。
電視臺派來的攝制組提前到了,陳星來的時候看到他們把行李箱,工具箱之類的東西都往兩輛面包車上塞,其中有個學長來的比他更早,看到陳星以后打了聲招呼,說道。
“陳,快來把行李放上去,車馬上開了。”
陳星從善如流,把裝換洗衣服,以及穿越機的行李箱放在其中一個面包車后面。
至于相機和鏡頭,以及一臺筆記本,這當然是要隨身帶著了。
陳星對現在這臺哈蘇喜歡得不得了,而且還簽了協議,輕易不會讓她離開自己視線之內。
等陳星把東西放好,尾箱一關,這兩輛車就開走了。
陳星看了看周圍。
還有一些私家車,應該是一會兒要送他們去機場的。
再看自己旁邊這位學長。
這位學長陳星印象深刻,叫福特,應該是攝影系年齡最大的一個,到了25歲的門檻才考進學校,如今在上五年級是的,這位今年已經三十了。
他之前在工作室,但實在不喜歡那種氛圍,又聽到諾貝爾教授要拍紀錄片,主動請纓過來。
陳星和他認識,但也只是點頭之交。
他的相機也是隨身帶的,斜跨著一個很大的相機包,估計里面的鏡頭絕對不少。
陳星問道“這次我們要去幾個人”
“電視臺那邊不知道,我們學校里面有三個人去,我和你,還有來夫博德,來夫博德你認識嗎”
“聽說過。”
也是五年級的人,他媽是學校的莉柯達教授,這位教授也是當初面試陳星的幾個考官之一,對華夏文化很有好感的那個,教的是視覺設計與色彩構成。
來夫博德是跟著教授一起從學校出來的。
教授看了看時間,清點了一下人數。
“看來大家都很準時,放設備的車已經走了”
“剛走。”
“那好,我們也出發吧。”
陳星還沒去認識攝制組的人,就跟著教授上了一輛車。
三個學生都在后面坐著。
陳星的位置靠右邊窗戶,中間隔著老大哥福特,左邊是來夫博德。兩人之前沒見過面,隔著福特握了一下手。
“學長,第一次見面,還請多多照顧啊。”
“你太客氣了,你的名字在工作室里面我們也經常聽到。”
他和福特去年都在學校的攝影工作室,混的不是藝術攝影就是商業攝影,說經常聽到陳星的名字絕對不是客氣。
職業攝影本來就是個小圈子,有點什么事情很快就傳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