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陳星一問,老人便摸著胡子說道“這個信箱啊,這不是給你們拍照的嗎”
“啊”
陳星一時語塞。
不過很快老人就笑了起來,又說道“開個玩笑。不過還真有很多年輕人喜歡在我的信箱面前拍照嗎,不過最近翻新了一下人反而少了,真是怪事。”
陳星看看門外的信箱,又想想周圍的環境。
確實,一個亮紅色的信箱突兀的擺在那里,還不如他古舊的樣子呢。
“真實的情況就是我現在還喜歡用信和老朋友們交流,現在的手機雖然很方便,但無論是打電話還是正常的聊天,都沒有寫信讀信時候的那種感覺了。”
他摸了一下胡子,看陳星這么年輕,嘆氣的說道“不過你們這個年代的人應該不懂的。”
“就像讀書一樣,我應該懂。”陳星說。
坐在椅子或者沙發上看一本讓自己心動的書,讀起來是感覺是很愜意的。
他點點頭,嗯了一聲,又大聲道“差不多吧,反正就是這么簡單的情況,沒有什么特別的。”
陳星是那種早上起來眼睛都還沒睜開,第一時間就會找手機的人,很難想象沒有手機的生活應該怎么辦。
但仔細想想,人真的需要手機嗎
如果不談戀愛,大部分的人一天使用手機通話半個小時就算業務繁忙了,但陳星在家里常常是一玩手機就是一天,至少六七個小時盯著它。
這可是種惡習啊。
可惜我已經戒不掉了。
王老先生的孫子已經把陳星要的那個船結結實實的包裝起來了,里面填充了不少東西,問道“需要我們幫你寄到什么地方去嗎需要的話可以填個地址。”
陳星點了點頭,過去把老家的地址寫上。
到時候讓老媽先幫自己拿回去。
出去的時候一個背后寫著郵局的人騎著小三輪從這條路駛過,揮舞著一個信封喊道“王老板,你的信到了。”
“好嘞。”
剛才和陳星聊天的老先生健步走出,笑得很開心,陳星連忙拿起相機去抓拍他接信的這個瞬間,他臉上的笑容完全發自內心,有種見到信的時候如同見到了寄來信件的老朋友似的。
也只有這種很長時間才能看到的信有這樣的能力。
信件發出和收到的時間很長,陳星認為這是缺點,因為他習慣了提出問題以后就要盡快的得到對方的回復。
但在他們看來或許這正是信的魅力和優點,因為來往的時間更長,他們就更期待。
是不是也算一種饑餓營銷
陳星笑了下,提著包繼續自己在平江的行程。
他來蘇州是聽評彈的,陳星記得那兩位老師臨走的時候說了評新茶館這個地方。但他來到這里以后并沒有主動開導航找。
平江歷史街區也就這么大,看一看,走一走,只要不是太偏僻肯定是能找到的。
蘇州的古城區基本都有河流穿城而過,這個位于蘇州城市中心的古城區同樣如此,他們從護城河引了水渠進來,但和其他古城不同的是,這里的水渠修得四四方方,棱角分明。
基本上算是一個方形的水渠圍著的地方,就是一個坊市的樣子。
這種坊市也把平江分成很多部分。
逛到昆曲博物館這邊的時候,陳星在博物館的對面看到了“評新茶館”的牌子。
他們的這棟小樓翻新過,但在這種景點里面的翻新是有嚴格控制的,不能說你想弄成什么樣子就弄成什么樣子。所以這里雖然用了明亮的玻璃當一面墻,但入口以及二樓都是修得古色古香的。
二樓是一整排的窗戶,窗戶透出那種低明度的暖色燈,很像電視里面隔著紗窗,看到里面的人點著蠟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