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兩的房間是挨著的,早上陳星出來的時候她還在睡覺,現在出來逛了一圈,陳星帶了一點剛烤出來的面包以及她最喜歡的水果布丁回去。
兩人要是相處久了,陳星是絕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情的。
現在還是得多關心關心。
東西是送進去了,但人現在是真的見不到啊,海德薇都在房間里面待了一整天了,也就和陳星在手機上能聊幾句你這求仁得仁,怎么還害羞起來了。
算了,晚上那種場合她也不適應。
國內
陳星在阿爾勒得獎的消息第一時間就流傳在比較關注攝影比賽的群體當中,在今天以前他們在網絡上是看不到具體的票數的,很多人都以為這個年輕人憑著關系入個圍就不錯了,怎么就得獎了
“黑幕啊黑幕”有人在一個三百多人的攝影群里面大喊。
這是一個掃街博主創辦的微信群,說是粉絲,但其實真的會加進來的人都是有相機的。沒相機還加什么掃街群,都去加教手機拍攝的阿婆主去了。
“什么黑幕”有人不懂。
他們群里其實挺安靜的,偶爾有人拍了照片修好了發進來,大家都會很配合的扣幾個6。
“阿爾勒攝影節有個國人得獎了,學校就是法國最大的攝影師學校,這不是黑幕是什么我覺得周老師和大萍的照片就很好,但在網絡上幾乎找不到消息。”
他說的兩個人是阿爾勒在華夏舉辦的攝影節獲獎者,這樣的攝影師全世界有很多,不過他們的作品在阿爾勒很難找到。
也不是票的問題。
阿爾勒攝影節的模式就和普通的攝影節不一樣,一般地方舉行攝影節都是把大家的照片放到一個地方,方便人觀看。但這幾個月要在阿爾勒展覽的作品太多了,他們哪里有空地來弄這種模式呢
所以阿爾勒攝影節才是獨一無二的。
除了陳星他們這種要競爭獎項的作品,其他的作品全都分散在了阿爾勒的各個角落。
或許你走到了什么廢棄的大樓,往里面一走,誒,這里怎么還有幾張照片呢
或者游客住進一家酒店,一進大廳,又發現,咦怎么這里有張照片還挺好看的,和這個酒店大廳有點搭配啊。
你要你在這個城市旅游,你就會不經意的發現各種照片,這才是阿爾勒攝影節。
“什么華夏人得獎了就黑幕了,你什么成分”
“是啊,陳星我也關注了,人家專業干這個的。你說他拍的不好麻煩鍵盤俠發幾張照片出來讓我們看看唄讓我這個撲街也學習學習”
這個群吵得不可開交。
這只是華夏攝影節的一小部分。
很多年輕一點的攝影師都覺得很振奮,加重了他們學習陳星攝影風格的想法,不就是各種顏色的高地飽和嗎學大不了重新再研究一下三原色。
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就學不動了,或者說不想學。
陳星才多大
資料里面說才20歲,還是個學生仔,學他臉都不要了
有些人還收了學徒。
對他們來說換風格的代價就太大了。
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陳星怎么怎么樣,有些人聽起來就越來越煩,最后莫名其妙就開始黑陳星了,謠言怎么離譜怎么來,反正黑就對了。
但越是吵,陳星的知名度還越來越高了。
嗶站粉絲嘩嘩的漲。
也就陳星不開微博,要開微博這一天估計得漲一兩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