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這些四臂沙華魚人是怎么變異而來的?
沒錯。
就是掠奪吞噬。
在還是沙華魚人卵時,就吞噬自己的同類卵,獲得更大體型,更快成長——沙華魚人撫養的過程,就是在養蠱。
他們從小到大就不會獲得充足食物,必須進行競爭廝殺,以自己的同伴為食,這在沙華魚人中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弱者是被食者,強者是吞噬者。
能夠從卵成長到成年的,不足十分之一。
這種殘酷的淘汰機制,讓沙華魚人中沒有懦弱存在,至少他們不敢表現出任何懦弱,否則自己就會成為下一個被食者。
事實上,在那些普通沙華魚人部落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并不是沙華魚人女祭司,而是這些四臂沙華魚人,他們會相互競爭、相互吞噬,直到誕生出一名更加強大的沙華魚人親王,統領這支沙華魚人部落。
沙華魚人女祭司通常擔任這位沙華魚人親王的幕僚與新娘,主要負責對各種事務提供建議與整個社群的教育工作。
這種統治模式與沙華魚人的創世神話有關。
創世之初,整個世界都是無邊汪洋,海水無處不在,這個時候,混沌中并無上下與日夜之分。
水中孕育出了三枚卵。
首枚卵殼破碎,第一位神祇破殼而出,被稱之為被食者。
被食者最初的形態形如巨大水母,四處游曳,生出了種種海中生命。
被食者乃是一切生命的表象,它不知畏懼、不怕生死,四海內的生命皆為兄弟,就像海馬不認為自己與金槍魚有什么差別。
第二枚卵隨后破碎,第二名神祇誕生,形似巨鯊,乃為吞噬者。
吞噬者胃口極大,不知滿足,他永不停歇的吞噬著被食者,但被食者并不了解自己已經被吃,于是死亡在這個世界降臨,大家開始懂得了自然的二元性,比如生與死,食與被食。
第三枚卵最后破碎,最后一名主神教誨者誕生,她形似一名雌性沙華魚人,教誨者要比整日纏斗不休的另兩名主神聰慧。
教誨者也會吞噬被食者,但是她尊重后者的犧牲,同時她還小心翼翼的避開吞噬者的吞噬,并且在大多數情況下取得了成功,萬一失敗,她也早已經誕下了新的教誨者,如此一來,生命輪回一說便在這個世界產生了。
直到某一天,被食者不堪其擾,主動前來尋找教誨者,詢問道:“告訴我,我的姐妹,你為何總能避開我們的那位兄弟?你的秘訣是什么?”
教誨者向被食者解釋了萬事萬物在完美的生命中循環中所扮演的角色,她還提及了避開吞噬者的種種方法,例如速度、偽裝、甲殼、尖刺、獠牙與利爪等等。
于是被食者由于內心深處兩種互相交戰的欲望而痛苦萬分。
一方面,他希望不再受到吞噬者的欺凌吞噬。
另一方面,他又渴望成為完美生命循環的一部分。
在極度的混亂中,被食者開始分裂,宇宙也隨著他開始分裂,天空從海洋中分離出來,空氣首次出現,海洋的底部也出現了固態土地,而陸地開始從海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