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食者的一部分逃到了干旱的陸地上,在那里,吞噬者永遠無法追蹤而至。
面對宇宙全新的秩序,吞噬者也摸不著頭腦,于是他也去找教誨者,這是吞噬者第一次用語言與智力請教她,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
教誨者解釋說,那是由于宇宙分裂了,他們的兄弟被食者,身上惡的那一部分,不愿意成為大自然和諧循環的一部分,所以逃到了一個邪惡的領域中去了。
她告訴吞噬者,不要前往那片邪惡的領域,否則他將會干旱而死,于是世界便分成了善與惡、水與陸兩個部分。
這個創世傳說構成了沙華魚人的核心思維模式,熟知了這個傳說,才能對他們進行深入的剖析。
被食者、吞噬者與教誨者看似是三位,實則是一體。
被食者代表的是世界萬物,那些作為食物的部分,即指海洋中的其他生命,也指沙華魚人自身。
吞噬者則指的是雄性沙華魚人,也可以視為沙華魚人之神瑟寇拉的核心形象,代表著吞噬、生存、掠奪、戰斗與統治。
教誨者則指的是雌性沙華魚人,代表著智慧與繁衍。
在沙華魚人的眼中,弱肉強食是善,懦弱逃避是惡。
他們沒有辦法深入涉獵的大陸,無疑就是最恐怖、最邪惡的領域,而那些陸地種族就是邪惡的代名詞,襲擊吞噬他們,讓他們重新回歸自然輪回,那不是在作惡,而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這也就是解釋通,那些沙華魚人為什么會冒著巨大的風險,襲擊沿海智慧生命的村鎮,這不僅僅是獵食,還是一種神圣獻祭。
代表著吞噬者的雄性沙華魚人占據部落主導地位,那是天經地義的,尤其是在物資匱乏的環境中,對于他們出色的狩獵技巧更為依賴,是他們部落得以延續生存的基礎。
但是這種以力量與獸性維持的原始統治,到了物資充沛的維洪海域,明顯就不好用了。
不僅那些部落之間在沙華魚人親王的帶領下內斗不休,他們還會時不時的貿然襲擊沿海的城鎮,招來那些陸地種族的瘋狂報復。
在這種背景下,曾經作為他們副手的宮廷大祭司們選擇秘密聯手,將自己部落的沙華魚人親王取而代之,組建成大祭司議會,共同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沙華魚人城市。
這個過程自然是無比漫長的,里面牽扯到了一系列的陰謀詭計,比如慫恿自己曾經效忠的沙華魚人親王卷入戰爭,甚至主動送他們去死,等到其戰死沙場后,在部落內部打壓四臂沙華魚人貴族,遲遲不讓自己的部落產生親王,從而掌控大權。
沙華魚人女祭司本身就掌握著信仰與內政,尤其是沙華魚人的教導撫育權,在培養自己的勢力方面,擁有充足的便捷性。
等到那些沙華魚人親王察覺到情況不對時,為時已晚。
維洪海域的沙華魚人部落掌控權大部分已經落在了那些女祭司手中,除了極少數沙華魚人親王帶領自己的親信逃往了墜星海,大部分被大祭司議會清洗。
這些沙華魚人大祭司的大膽舉措,為她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回報,她們不僅讓自己取而代之,登上了沙華魚人的權力巔峰,還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沙華魚人王國與沙華魚人城市。
因為在她們的統治下,這些沙華魚人更具有理性、更具有計劃性,至少不會因為一時的心血來潮,就會襲擊人類的船只與城市,為自身招來不必要的戰爭。
用獻祭換取船只的通行權,同樣也出自于沙華魚人大祭司議會之手,這個計劃對于沙華魚人來說,同樣也是開創性的,同時也是具有跨時代意義的。
這種通過收取過路費的方式,相比起直接登陸掠奪,更加安全、更加持久、獲得的數量甚至更多,能夠讓她們養活更多的人口。
他們內部的掠奪吞噬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于動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自然是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