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拓科技調整后采取事業群制管理,目前設立微信事業群、移動互聯網事業群、投資管理部以及海外事業部。
微信事業群與移動互聯網事業群溫曉光是親自管控,他的許多想法還未變成現實,形勢也沒到不需要他先知的時候。投資管理部依舊由李一丹管理,海外事業部交給了新加入的韓國偉。
其他人,林若生擔任首席技術官,劉以琦負責表情商城,都直接向溫曉光負責。
付與萱從CFO的職位上退下,改任獨立公司CEO。
各自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韓國偉很快就給溫曉光遞上了一些商業計劃,而付與萱也聽溫曉光的指示開始為微信支付開發獨立的app。
當然微信app里的錢包模塊不會改動,只不過除了支付,互聯網金融也有許多機會,這是對付與萱的考驗。
但溫曉光還是愁眉不展。
他們至少還缺少一樣東西——云。
有人叫它大數據。
可溫曉光現在沒錢投。
也沒有合適的人。
在這樣的愁云中,他準備登上去日本的航班,在此前一周韓國偉已經飛抵日本。
他的離開,留下了一片云霧給國內的媒體。
微拓科技這次調整很快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尤其以海外事業部為最。
沒有鮮花滿地的掌聲,沒有鑼鼓喧天的宣傳,微拓從未刻意強調自己的征程,溫曉光甚至少見的拒絕了媒體的采訪,而選擇默默的開始。
在日本,他們同樣選擇低調。
韓國偉的表妹居住在東京都市圈東北部茨城縣筑波市,筑波科學城是日本建設高科技而特意選的地兒,聚集了大學和最大的科技人群,離東京大約50公里,她在那片兒活動理所當然。
但陸勤所尋找的NHNJAPAN公司卻在東京澀谷。
提及東京都市圈發展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時期,大體上和北金有點相同,就是從東京都心向外擴散有了今天的東京23區,再向外輻射至東京周邊的神奈川、千葉、琦玉等縣。
而且與國內城市規劃很不同的是,我們是先有城市后有軌道,東京是先有軌道,城市圍繞著軌道而生,鐵路修到那兒,開發就跟到哪兒。
自1960年代開始,東京像今天的北金一樣意識到了單極化所帶來的大城市病問題,然而努力到今天,只能說稍有起色,東京區部的集聚效應非常強大,且依然是商業和商務中心,許多公司依然設在這里,但員工可能住在30公里外的神奈川或是琦玉。所以說北金么……有戲,希望還是有的。
韓國偉為公司找到了JR新宿站旁的一個地方,這兒是東京發展出的副都心,交通方便,鐵路和山手線及市中心內的地鐵在此交匯,相當于國內的高鐵直接開進市中心地鐵人民廣場站,日本可以做到地鐵與鐵路共用軌道,所以50公里依然算東京通勤圈內。
一切圍繞軌道、車站而生。新宿的發展勢頭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