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勤在晚些時候抵達東京,在此前溫曉光剛剛看完韓國偉的工作報告,到這兒頭一件事是注冊公司、租好辦公場所以及最為重要的拿下line這個名字。
韓國偉的表妹叫張琳,感覺比韓國偉還要再矮一頭,是否達到一米六都令人生疑,但她穿著時尚,學會了日本女孩都很擅長打扮的風格,在與溫曉光第一次的見面中,自信而從容。
“這次我有帶技術員工過來,社交軟件本身沒有太多的創新性,但不能忽視文化的影響,我聽說國偉有個很了解日本的表妹感到很激動,因此在細節方面,我們肯定是要調整的。”
韓國偉替他解釋了一番,對坐在一旁沙發上的表妹說,“溫總認為日本的市場很快就會誕生相似的軟件,時間緊任務重,所以他快人快語,直接就說了。”
張琳已有心理準備,她在初次接到表哥的電話時就聽說有一個20歲就已經身價多少多少的企業家要在日本推動業務。
表哥告訴她,這對她甚至于她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機會與開始,這很自然的吸引了她,只身闖蕩異國他鄉的人,怎么可能是只想養老的咸魚。
當然換工作是重大的決定,張琳也是想著至少見完溫曉光再說。
剛剛這一幕,就是直接交流的開始。
“我理解時間緊張,之前國偉和我提過社交軟件這么回事,現在311剛剛過去一個月,整個日本都在巨大的悲傷之中,老實說我也是命好,即便日本的恢復能力很強,他們也經歷過多次地震,但311還是有些不同,所以這時候還稍有些混亂,我也花了大量時間去安撫我的兒子,我還有兩位同事去世……”
溫曉光緩了緩,剛過來,差點忘了,剛有個震驚世界的大地震,要照顧一下人家的心情。
韓國偉道:“所以這時候才要快,大地震讓信息傳遞受阻,移動社交軟件正是出現的好時機。”
這也算某種意義上的發國難財,但溫曉光也沒說什么,發這兒的國難財……好事兒啊。
“哎,話不能這么說。”溫曉光表面上做足姿態,“自然災害的無情所帶來的傷痛不是一時可以消弭的。所以,你的意思是現在沒法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多謝您的理解,我的意思是即便是我可以,我也沒法兒讓當地的團隊立即全身心工作。”
溫曉光沉吟著,全民情緒問題似乎是要照顧,但他可感同身受不起來。
捐款更是不可能的,勞資不樂意,而且國內輿論能把他懟死,這不是給馬畫藤機會么。
張琳看了看兩人說:“我也是中國人,因為歷史原因我懂。但我想這個事件的敏感時刻……如果不能最大程度的理解和同情,成立公司之事務由我全部負責,我會用適當的方式去鼓勵和動員員工,你們說的line不該是一個商業動機,而是一個愛心動機。”
溫曉光默默一想,包裝這么一下是有點意思,但初次見面就要這么大的自由權,這個女人的野心比他表哥大多了。
他不怕野心大,反而害怕咸魚。
“可以。”他答應了,“新宿的辦公地,我就不要去了,說不上日文也沒法兒交流,就當是我投資張女士開辦企業。”
是的,潛臺詞也明確,做的好了,她當然就是分公司一把手,一開始就奔著這個來的吧。
不過他也并非老好人似的老板。
“但是咱們有言在先,剛剛國偉講時間緊,真的很緊。我們團隊有開發app的經驗,技術上不成問題,20天…最多一個月,產品就該出來了。”
比真正的Line早上一個月,是很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