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不出溫曉光所料,第一次的見面沒能談出什么好東西,大家認識一下,此時的劉總還處于發福期,但他于商業上的獨到眼光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閃現。
十年后再看他當時在央視接受的采訪,電子商務這行業,一票對手都被他說中。
那個時候溫曉光才剛剛創業,凡客誠品如日中天。
但劉強東認為雖然都是網上商城,但凡客與京東的差別在于,本質上京東是零售,而凡客是一個品牌,凡客靠29塊錢的襯衫起家,但問題在于品牌就要有品牌溢價。
他舉的例子是LV,誰都知道那個包包成本就幾百塊,但就有人愿意花八千買。
這就是品牌溢價。
而凡客不具備這個能力,29塊錢的襯衫定價39立即就沒有人買了,那么這個品牌就沒資格盈利。
事實證明他對了。
劉強東還認為,當當網不投資物流是李國慶判斷,物流可以包給第三方,但他的判斷是十年之內不會有這樣能提供優質服務的第三方。還好,京東把物流搞了起來,不然菜鳥物流的聯合會讓他相當難受。
對于亞馬遜中國、對于蘇寧他的論斷也一樣如此,可能細節還不是特別對,他畢竟不是算命的,未來總會有些變化。
但從2010年往后看的十年間,京東各競爭對手的未來趨勢,他基本都判斷對了。
或許有一個他不想對,那就是阿里會越來越強大,
可惜,他還是對了。
每一家公司的成功都有理由。
溫曉光自然不會因為阿里巴巴的龐大,而輕視了這個帶著76枚雞蛋闖蕩北京的狠人。
不過就算是這樣,初次的會面依然是什么都沒談出來。
他都想問問奶茶的事,
只不過后來在網上搜才知道,奶茶去年剛來清華讀書,此時兩人應該還不認識。
北京這圈兒里,也沒這些傳聞,要是在一起了,他肯定會知道的。
而與此同時,在香港。
馬云忙著融資,同時對于公司會給他反饋微拓的某種反應也有些心理準備,溫曉光不是很愉快的把電話給掛掉,他就知道會發生些什么。
但對方聲稱如果阿里堅持,那么合作將會終止。
這有點過頭。
也許是一直覺得溫曉光一直是個好脾氣的人,
“……再好脾氣的人,被觸碰到核心也是一樣的。他和馬畫藤一樣,看著溫和,但一旦碰他的社交,馬上就變臉,這就是馬畫藤二號。”
馬云最近一年心情應該都不好,總是黑著臉,如果你去回看他的視頻,也會發現最嚴厲的講話都是那幾年說的,后面度過了生死關頭,輕松了,就開始滿世界亂忽悠。
然而于溫曉光這件事上,他的情緒還不錯,“我的判斷是……我不覺得他們想要這么做。我說的是想,不是會,年輕人有時候面皮薄,說到做不到的事情不太會講那么大聲。”
“但我們是老油條了無所謂,反應如此激烈緩一下就稍微緩一下,度過眼前再說。因為他們不想,所以只要我們不動,微拓還是會愿意合作的,他們拿著這么多流量也是要變現的,和阿里巴巴就此切斷聯系,這會少掉很多營收。”
當然也有高管認為,“……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就被威脅了?”
的確存在這種事實。
實際上,原時空中的騰遜就有些對輸入流量的企業的軟性控制,或者說叫影響力。
某個app,如果大部分用戶是從微信端點擊進入,那么這就形成了依賴性。
這個問題微信內部想的更加清楚,
溫曉光早就說過,微信的流量就是鴉片,沒吃到的人做夢都想吃,吃到的人做夢都害怕忽然斷掉。
現在還沒有數據機構去做統計,但聰明的企業已經開始內部自查。
“這給我們提了個醒,我們必須關注一下,旗下產品的流量有多大的百分比是微信提供的。”
馬云其實并非就沒預料到。
不過阿里和微拓其實存在相互需要的關系,貿然斷開的話,微拓會少掉一筆營收。
所以雖然是鴉片,但吃著還算安全,而且確實美味。
他所沒有想到的,大概是溫曉光一拿到B輪融資之后,忽然間就開始在云計算、支付兩端做出布局,
這份遠見和為未來準備的勁頭,超出了他認知里的每一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