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在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里,認準了一個目標就顯得更加寶貴和難得。
百度就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案例,百度的喊出的使命和目標是:用科技讓復雜的世界變的更簡單。
乍一聽好像沒問題,也符合李彥洪這種理科生的思維,重視技術嘛。
但是細想,問題很大,
用科技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
這句話放在哪家科技公司上不合適?
餓了么有沒有用科技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美團有沒有?阿里有沒有?再說點過分的,約炮軟件都特么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了!
使命這玩意兒本來就是很虛的東西,結果說的又那么虛,就會導致公司從上到下不知道該干什么。
之后才有李彥洪在互聯網大會上講他頭疼的事:機會太多了不知道做哪一個,他總得放棄一個,選擇一個。
背后的原因就是圍繞互聯網,你所有做的事情都是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這哪里是百度的使命,這是互聯網技術革命的特征啊。
反觀阿里的使命就很清晰: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通俗易懂,每個人都知道,喔,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讓中小企業賺到錢。
在這個過程中,
你說線上支付不方便?那搞支付寶。
物流送貨搞不定?那搞菜鳥物流。
做生意沒啟動資金?那搞網商銀行,并在后來孵化出螞蟻金服。
淘寶的交易規模太過龐大帶來太大的壓力?那搞阿里云。
圍繞‘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去布局的,阿里都做的很好,反而隨波逐流的就不太樂觀,比如阿里大文娛,擁有3億用戶的天天動聽把人家搞死了,收購優酷、UC,也越搞越差。
但至少核心的還沒錯,百度就是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海里亂游,外賣火了就去搞糯米,支付好像有機會?又去做百度錢包,結果市場份額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清晰的使命真的很重要,那就是濃濃迷霧中的一盞明燈。
林長生說要案例,溫曉光就給他們案例,這次重要的初次會議一他的一個判斷開始,這個判斷是連京東都會超過百度。
“因為互聯網公司的輕資產模式,導致它與傳統的汽車、房地產有一些很大的區別,那就是一家小公司的一個想法就可以顛覆一個領域。不像汽車,從零開始想要打敗大眾、通用,那是非常非常困難,幾乎不可能。但在互聯網那就不一樣。”
溫曉光把這句話寫出來給大家:殺死一個產品的,通常不是一個更好的同類產品。
他說道:“這句話的意思也可以換一個**,打敗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微信和qq就是有著很大不同的產品。因為這種快速的變化和強大的危機始終伴隨我們左右,所以一個清晰的使命和目標就會顯得格外重要。”
“今日頭條也駛上快車道之后,我的工作要從產品領域轉到企業文化和團隊建設上。微拓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使命,去讓我們每個人,包括我知道明天的路大概走哪個方向。”
“互聯網公司會倒下的非常快,明天不知道怎么走,肯定死的很慘,我認為百度就是,他們的反應很慢。”
不過這些話說起來容易,如何構建一個有積極意義的企業文化,如何構建一個團隊,如何確立使命,都是很難一步就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