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化的相互問好自不必多說,溫曉光認識了一下這位母親,并對她的邀請表示感謝。
“今天就是一個人嗎?”
“我來倫敦本就不是事務性出差,所以不需要很多人,前幾天來的那位是我的女朋友,她因為公司有事所以臨時前往西班牙了。”
女朋友?
張瑄也明白了,“一人挺好的,那就坐吧,我馬上就好。”
施建華實在是想要鍛煉自己閨女,見她不說話便主動提點,“跟客人打個招呼。”
“不用這樣,”溫曉光見過的人多,什么樣都有,有些就是有點社交恐懼癥,見到陌生人總會拘謹也沒辦法,“這不是在家么,怎么舒服怎么來。”
小姑娘也只是捏著手微笑。
施建華也沒辦法了,每次來客人他都會這樣帶著女兒,但每次都這樣,也就算了,還是說下來說正事,“我一直還想請教,公司做的這么成功,是有什么秘訣嗎?”
溫曉光不是來賣弄的,他是來考人的,“我有很多優秀的人幫我而已。所以秘訣沒有,倒是有很多麻煩。”
“我大概能想到一些。”
這不難,他最擅長的就是對方最想要的。
但溫曉光還是感興趣想要聽下去。
施建華開始說:“管理公司的制度全世界的商業學院都有交,一個MBA能說的頭頭是道。但一家卓越的企業,它的管理必定不是從課堂里學來的,而是要為課堂提供一個成功案例。”
“大公司的管理各有區別,所謂管理其本質是要管人,事情是人做的,合適的人去到合適的位置,就算公司稍顯混亂,也一樣很有活力。然而要管的好人,找來獎懲制度當然簡單,但不一定能達到最好。”
“作為人力資源,我曾經長期思考一個問題,關于用人,有這樣一種情況:你的銷售團隊有一名員工非常能干,公司50%以上的業績都是他干出來的,能力非常強,但是脾氣很不好,自以為是、不守規矩、不聽指揮、自作主張,面對這樣一名員工,作為老板該怎么辦?”
“好問題。”溫曉光也覺得有些意思了,“能力很強,但是不好管理,的確難辦。”
他不會說的,他想聽聽施建華怎么說。
“我曾經問過很多老板,基本上是兩極分化。有的人認為要用更好的待遇籠絡他,因為規矩是死的,規矩的目的就是為了業績而不是為了規矩本身,他既然能帶來業績那就要發揮他的能力,否則養一堆無用之人難道就有意義嗎?”
“可覺得要開掉他的人的理由是這種人不服管教,你越寵他他就越得意,甚至起了野心有一天把各種商務資源全部帶走另起爐灶也有可能。而且因為做不到一視同仁,所以會增加公司管理難度。”
“我以前總會想要一個完美的方案,后來想通了,這就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其實很簡單,如果是大公司,直接開掉他,不然后患無窮,如果是小公司,那就留下他,但是要防他的另起爐灶,等公司慢慢壯大……還是要開掉他。”
“小公司有生存問題,需要業績,需要個人英雄主義;大公司要共同協作配合,講究團隊精神。小公司要學會請人,請能人,大公司要學會開人,開掉那些不適合這個體系里的人!”
聽這些,溫曉光忽然又從足球哲學里領悟到了相似的道理,弱球隊個人主義見效最快,只要那個人夠強,強隊則不允許有刺頭存在,哪怕那個人夠強。
小公司要請人,大公司要開人。
溫曉光感覺學到了。
這幾年就是這樣的時刻慢慢累積,才造就了那個與高中時代完全不同的溫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