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照得溫曉光微笑瞇著眼,他點點頭,“行吧,那你也聽聽他說什么。當個樂。”
這會兒就沒什么商業機密的說法了。
“你會怎么做?”付與萱還是好奇,而且她覺得自己留下的決定讓她有資格這么問。
其實在溫曉光看來,她這個問題隱含著某種‘申訴’,即我如果拒絕了對方,那么能否被信任呢?
溫曉光回答了這個問題。
“你還記得早期我一再拒絕阿里巴巴的注資么?”
付與萱點頭。
“我記得,馬云和你談過不止一次,最終他們也算是得到了想要的流量資源,但卻是用你的方式。”
“是,其實電商和社交的合作是很契合的,對于社交來說,電商是一種變現模式,對于電商來說,社交是一個流量源頭。早些時候阿里和騰遜始終無法牽手,那是大公司的相互競爭,但對于微拓來說,一直拒絕它,則是因為阿里的投資不良記錄。”
“你應該能發現,阿里所投資的每一家企業,他們都傾向于控制。因為他們商業邏輯的核心是電商,今天涉足諸多領域,只是因為要為電商鋪設基礎設施,15年下來的這個習慣使得電商外圍的一切都要為電商服務,包括社交。”
“我拒絕阿里,就是不想被控制。所以你問我對美團怎么做?”溫曉光搖搖頭,“我不會做什么,我會看著它進入阿里的懷抱,看著它面對一個比我們控制欲還強的資本,看著它再和那個資本鬧僵,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太久。”
付與萱忽然想到了一種可能性,驚訝道:“所以你反而會和阿里聯手了?”
“當然不是,”溫曉光擺了擺手,自信的說:“是阿里會找我們和他們聯手。要么我們兩家一起把創始人的那點權利給拆了,要么他們出錢、扶持碑網、我出流量支撐,我們兩家一起把創始人的那點倔強給拆了。”
“也有第三種可能,王星覺得獨扛兩家壓力太大,最后向現實妥協,屈服于阿里,但那是一個笨蛋的選擇,因為作為投資者,我們比阿里寬容多了。”
這幾乎是邏輯內可以推斷出的可預見的未來。不過其實第三種不太可能,這個富二代是非常強硬的,妥協只能是他最末位的選項。
“我估計沒有人會想到你是這樣看待這問題的,外界都在等著你采取什么措施呢,但你卻在看一年之后。”付與萱聽完了之后心中大驚,她是真的無法理解溫曉光的獨特思路,怎么會有人這么看待問題呢?
而從這個推斷來看,王星的未來怎么都不會好。
“他樹敵太多了,和大眾點評的競爭還沒分出勝負,惱了我,又染上另外一條惡龍,最后估計只有騰遜給他兜底。”
可是因為微拓,騰遜已經不那么強大了。
付與萱有些后背發涼,“不知道為什么……聽你這么一說,感覺接下來兩年的形勢就很清楚明白了。”
“看他來說什么好了。差不多該到了。”
王星進了屋子看到付與萱是非常意外的,“付總也在啊。”
“我哪里還是付總,溫總到了中海我來找他聊聊的、”
溫曉光說:“來坐吧,我聽李一丹是說,這次排除微拓在外的原因,你是要來親自解釋的,你的解釋是什么?”
其實真實的理由很簡單,微信流量本身就有一種軟控制,而如果再接續出讓股份,微拓到時候聯合個什么其他的投資者,就會讓他的局面非常被動。
所以就是保持獨立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