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和二十年之后的同樣是那么一個人,很有可能被世界認定為不是同一個人。
但是這件事情對于絕大部分的人來說,不就是扯淡嗎?那個人和二十年之后的那個人,說到底不就是同樣一個人嗎?這有什么不能認定為同一個人呢?
而且說一個很離譜的事情,假如說你認定了這就是這么一回事,那么接下來要告知你一個更有意思的點。
那就是一個人和二十年之后的同樣一個人,也有一定概率被認定為同樣一個人的。
感覺就好像是在說胡話,一會說可以,一會說不行,甚至說前面的條件基本上沒有發生改變,但是結果居然說產生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事情。
這就好像是做實驗,一會產生一個結果,一會產生另外一個結果,難道說這里面根本就沒有任何規則了嗎?世界又是這般沒有邏輯,沒有一點規律,全靠任性的評判的嗎?
事實上恰恰相反,世界判定的邏輯是有規律的,甚至說可以說是極度嚴苛的。
正是因為他的邏輯是可以理解的,他的判定是極為嚴苛的,所以說當時東帝他的所有操作都是可以實現,不然一個晦明不暗的點就會產生誤差或者是失敗的可能性,這是令東帝難以接受的。
說回這件事情,如果說要解釋產生分歧的原因,還是說要追究于,世界他在這里面的認知邏輯到底是怎么回事的。
有一個東西叫做忒修斯之船,實際上人的身體本身也會有這件事情,畢竟人本身就會新陳代謝。
就像是那個忒修斯之船一樣,只需要一個長時間,你就不可能是原裝的那個你了,所以說世界的認定不會是以你的身體作為那個準則判定的。
世界更加看重你這個人的本質東西,舉一個例子,作品《駱駝祥子》里面的一開始的祥子和最后的祥子,雖然說是在大部分的人的認知里面,祥子就是祥子,他們的確是同一個人。
但是在世界的認知里面,他們之間的本質已經是發生了變化,前后兩個祥子自然而然也就不是同一個人了。
而本質這種東西到底是如何判定到底一樣不一樣的,那就不是現在的話題了。
在張不凡看來,這個距離自己最多也就是一天的自己,自然而然和自己本質沒有發生變化,所以說現在根本就不能出來,也不是什么特別難以理解的事情。
也就是這么一點,張不凡才不會那么相信對方的結果,畢竟當時的自己可是失敗了,難道說現在的答案,這個回答過去的已經排除了一個選項的答案,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張不凡可不覺得那個時候自己有那個幸運可以有再來一次的機會,輪到自己的時候,還能再出來同樣的重回到過去的事情。
所以說張不凡從一開始也就是沒有寄托在這個能夠回到過去的事情上面。
只不過接下來,那個未來的自己所說的話語卻是顛覆了張不凡原來的猜想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