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像是鬧鐘一般,提前設置好時間,哪怕你已經是忘記了,到點了鬧鐘響起來提醒了你。
好像兩個東西根本就沒有聯系嘛,但是真的是沒有什么聯系嗎?
把視角從人這邊轉變到鬧鐘本身,這件事情像不像人在外面設置了一個情報(什么時間點過來提醒我的需求),對于鬧鐘來說,他默認接受了這個設定,然后到點了那個情報就從腦海里面浮現,催促他完成這一切。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這些人何嘗不是這個鬧鐘呢?但是人畢竟還是一個人,怎么能夠設置出這個設定呢?
就張不凡個人來說,他一個活生生的人根本就沒有這么一件事情……
咦?是不是發現有什么不對勁啊,張不凡沒有這件事情,但是這里其他人都是這般,而正常來說一個活生生的人都不會如此。
那么是不是也就是意味著實際上其他人或許根本就不是人呢?
這個也就是這個試煉的真相,無論是約翰,阿布還是說阿浩,甚至說這邊的裁判,有一個算一個實際上都不是人類,而是一個個數據,一個個由那個計算機制作出來的數據。
也就是因為這一點,所以說這些人一進入這一關,從而知道了有關于計算機相關的情報。
甚至說下意識的忽視這些情報的來源,以及對于計算機的認識,實際上也都是那個計算機一開始的設定。
之所以裁判知道這些事情,僅僅是因為裁判屬于是這些數據里面高一級的數據,但是說到底還是數據,對于計算機來說,也不過是一個無趣的數字,隨隨便便就可以進行替換。
約翰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在這里面的約翰只不過是地球上那個約翰的數據的收集,從而誕生出來的擬合結果。
其他人同樣也是如此,如此可笑的事實。
你要問為什么要那么做呢?為什么要大費周章做這些事情呢?
首先你覺得這是大費周章的事情,實際上對那個計算機來說,根本就不算是什么問題。
畢竟之前都已經是說過了,那個東西連過去未來都可以計算出來,弄那么一個東西實在是太簡單了。
而且這個東西對計算機來說意義還是有的,不僅僅是無聊的電子斗蛐蛐打發時間的。
雖然說這些數據都是擬合的,但是無一例外全部大量數據堆積出來的結果。
人們對于歷史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都是基于文獻資料的研究,雖然說沒有身處于那個時代,但是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對此有了一定的認知。
說到底人們的這種法子也是基于大量數據堆積出來的結果,也就是那個計算機所作所為的另一種演繹。
只不過人們利用這種法子希冀了解歷史人物,而計算機更想知道所謂的“人心”……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