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干涉儀是天空之鏡中最重要的有效載荷,系統包含激光器、相位計以及兩個可移動的光學子系統,均與遠端航天器相應部分建立激光鏈路”
寧興慶滔滔不絕地說“除了光學組件,每個移動光學子系統,包含引力波參考傳感器,內有自由懸浮的測試質量。這些逐漸構成了天空之鏡有效載荷的核心。”
“光學系統的設計基線實施的是捆綁結構,每個干涉臂測試質量間距微小變化的光學測量分成三個測量部分,即本地測試質量到本地光學實驗臺之間的測量;本地光學實驗臺到遠端光學實驗臺之間的測量;遠端光學實驗臺道遠端測試質量之間的測量。”
這時,與會的另一位科學家說道“精確確定干涉儀臂長變化是十分復雜的,航天器與航天器之間由于軌道游離的原因會產生相對運動,從而導致航天器之間存在相對速度。直接受到影響的是干涉臂長,既不相等也不是一個常數。因此,激光頻率噪聲是影響到測量的最主要的噪聲源。”
他補充道“此外,干涉儀之間的差頻并不是固定的,主激光器頻率必須按照預置頻率進行調制。”
又一位與會的科學家說道“抑制由于臂長不對等導致的激光器頻率噪聲,可以通過后期數據處理方法來解決,把在軌的單個干涉儀測量數據進行處理后,重新組合生成等效的等臂長干涉儀測量數據。這應該是一個算法,主要實現在不同時間不同航天器上由不同探測器測量的相位信息的時間延遲疊加。”
眾人不由得點了點頭。
值得一提的是,寧興慶被自然科學基金指定為“天空之鏡”計劃的首席科學家,但想要完成這個大工程需要一大批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通力合作才能實現。
過了一會兒,寧興慶看向眾人說道“一旦干涉儀的臂長確定下來,工程上的技術要求可以從應力靈敏度上得出,頂層系統的工程技術要求是按照單鏈路測量誤差定義的,同時定義了任一干涉臂兩測試質量間距離測量的最大誤差。”
旁邊的一位學者點頭道“嗯,通過計劃探測器噪聲到引力波噪聲的轉換公式,建立單鏈路測量誤差和應力靈敏度之間的關系,能夠體現測量儀器噪聲與引力波靈敏度的比率問題。”
寧興慶寫了一個公式并說道“單鏈路測量誤差就用hz的12次方來表示,不但包括干涉測量系統誤差,也包括非保守力導致的測試質量的運動。”
旁邊的學者強調道“要實現對引力波的有效探測,必須抑制非保守力導致的測試質量的擾動,如太陽輻射壓力、電磁場力以及航天之間本身的引力等。”
接下來的漫長研討中,寧興慶同在場的學者們又討論了一系列技術問題,包括光學組件、望遠鏡、光學實驗臺、引力參考傳感器、相位測量系統、激光器系統等。
末了,與會的李康校長嘆道“這是個無比浩大的工程啊,時間還要求那么緊迫,沒有上千名科學家的參與,不可能完成。”
換而言之,要實現“天空之鏡”這個項目,新城大學根本搞不定,能完成其中10的工作量都已經謝天謝地了,至少需要幾十所大學及其相關科研單位的參與才能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李康校長他們現在對于自然科學基金是否具備其所說的實力這件事情已經不再懷疑了,因為他們已經獲悉了一些新的消息,這家機構的成立有重要的領導批示,這相當于是有公家單位背書。
雖然依舊對自然科學基金的背景所知有限,但已掌握的信息對他們來說已經是重大的好消息了,不用擔心這邊的問題,那只要能拿出可行方案來就可以了,現在也是正在全力攻克這個問題。
新城大學這邊正在為論證“天空之鏡”計劃沒日沒夜的研究著,而方鴻早就已經把這個事情扔一邊沒在關注,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干,安心等結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