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外界顯然是無法理解的,這就對了。
方鴻恰恰希望如此,他根本就不想被外界理解,真被大家解讀出了背后的半導體產業鏈戰略布局的動機,反而會讓老美警覺和瘋狂打壓。
可以預見的是,750億元的預算可能還不夠,算上十年來的通貨膨脹,最終到2o2o年發射升空的總成本可能要超過1000億的預算規模,翻倍也不一定。
別人是希望預算越小越好,方鴻是恰恰相反,他想法子給這個項目增加預算,醉翁之意不再酒。
巡天空間望遠鏡的設計比韋伯空間望遠鏡還要大,后者由18個六邊形組成的鏡面反射結構,第一圈是六個鏡子,第二圈是12個鏡子,一共18個鏡子加起來又254平方米。
而巡天空間望遠鏡的鏡面反射結構加了一圈,第三圈就要18個鏡子,三圈合計36個鏡子,加起來的面積達到了508平米。
目前在軌運行的哈勃空間望遠鏡是24米左右,而巡天空間望遠鏡的至今將會達到8米左右。
想要做到能夠清晰的觀測到宇宙大爆炸的第一縷光線,巡天空間望遠鏡的這36個鏡子,每一面鏡子的打磨誤差都不能超過10納米的精度,想要看到更多的光,鏡子就得做的很大。
也難怪要計劃到2o2o年才能發射升空了。
一方面技術還在追趕需要時間,另一方面技術如此苛刻,三四年就想搞定,那純屬是做夢。
目前,停留在企劃書上的巡天望遠鏡,其總體設計思路已經出來了,并且還在進一步的完善和論證,36塊鏡子的背面都有多個電機控制,能夠達到10納米精度的微調。
這樣就不怕發射升空后對不上焦了,要不然,在不算產業鏈潛在價值的情況下,七百多億乃至一千億的天價投入還是得打水漂。
鏡子本身的材質選擇的是鈹,這是一種輕質金屬,為了最大化的減輕發射質量,鈹是很不錯的選擇。
雖然鈹的強度沒有鋼高,但鈹的楊氏模量要比鋼高,也就是比鋼容易斷但是很難變形。
即便鈹在斷之前也能一直保持一個穩定的形狀,不過鈹的反射性不是很好,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在鏡面涂上一層超薄的黃金涂層,這一點韋伯空間望遠鏡亦是如此。
因為黃金的屬性不是很活潑,在太空中也不會變色,所以黃金是非常適合作為反射涂層材料,36個鏡子超過50平方米的面積其實也沒涂多少,大約是964克的樣子,也就是34盎司。
目前國際金價1680美元盎司,也就是3萬多塊錢的樣子,單純的計算黃金價格并不多,但實際情況自然不能一概而論,目前光是發射成本可都是遠遠比黃金本身的價值都貴。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