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平臺模式訂閱付費的玩法,天然的具備極高的門檻,不是誰來玩都能玩得轉。
想玩首先就得有雄厚的資本來支持,因為前期平臺的用戶規模還沒有起來的時候,意味著全程都是入不敷出的狀態,需要強有力的資金輸血維持平臺的運行。
只有巨頭集團企業有這個實力去燒錢,也只有巨頭集團哪怕是最后玩砸失敗了也承受得起這樣的損失,不會說項目失敗集團就得破產。
換句話說能上這個牌桌的門檻就是超級巨頭,只有諸如微軟等少數幾家巨頭企業才能跟。
其他人連跟的資格都沒有。
平臺型玩法搞訂閱付費模式,必須要仰仗規模效應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因為不是游戲買斷制了,用戶玩家們不在為單一的一款游戲付費買斷,而是給平臺按月付費即可暢玩所有的游戲。
不但需要用戶群體規模要足夠龐大,還需要平臺內的游戲內容的規模足夠龐大、豐富且優質。
只有平臺的游戲庫里的內容多了,且優質,定價還不能太貴,玩家才會掏錢訂閱。
每個月30塊錢的價格,還有相應的折扣優惠,對比平臺內的游戲內容豐富程度,肯定是親民的價格,畢竟是所有的游戲都可以玩,根本玩不過來。
這種情況平臺要盈利,還得讓第三方游戲開發商吃到肉活得下去,那就是需要用戶規模起來,其實就是薄利多銷的思路。
方鴻再吩咐道“對于非訂閱用戶,平臺定期開放部分游戲內容免費玩,每周一更換,這些游戲內容從游戲庫里篩選一些上線超過一年以上的老游戲,新游戲尤其是剛剛上線的熱門大作除外,但新游戲也免費試玩,比如開放25左右的內容免費玩,后面的內容就得訂閱才能解鎖。”
這兩條措施是為了挖掘潛在付費群體,老游戲定期可以免費玩是為了留住這部分玩家別去整盜版,找盜版資源麻煩的要死,直接來這里注冊一個賬號不花錢照樣可以玩兒。
新游戲可以免費試玩,但不開放全部內容,其實就是吊胃口,真喜歡且一刻不能等的那也是會掏錢的。
不過這么一來,對游戲內容的要求就更高了。
如果新游戲不好玩兒,試玩過后玩家肯定不會買賬,這也會倒逼游戲開發商用心制作優質內容,不敢敷衍玩家。
這其中就涉及到內容的第三方游戲開發商與平臺之間如何分配利益了,在方鴻所打造的這個游戲平臺,第三方開發商有兩種盈利方式。
一種是第三方游戲開發商把游戲制作出來,然后打包給平臺買斷,做的事錘子買賣,以后這款游戲所產生的利潤就跟這家第三方游戲開發商沒有半毛錢關系了。
對于第三方游戲開發商來說,這種平臺買斷模式風險小、穩定,代價就是一旦這款游戲成為爆款,后面賺的錢都是平臺的了。
另一種就是第三方游戲開發商與平臺方進行利潤分成,風險大,但是收益會源源不斷,且一旦是爆款就會爆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