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了田嘉奕匯報的數據,方鴻點點頭自言自語“倒也符合預期。”
今年還有兩個月左右收官,按照這個發行進度,到年末收官新交所市場的股票池規模突破600家問題不大,因為最后兩個月沒有游戲盒子這樣的千億級大塊頭上市。
新交所注冊上市的公司95以上都是在30億至50億區間,其中又以科技型成長股為主。
片刻后,方鴻又問道“整個a股市場的融資情況呢”
田嘉奕回答“算上新交所的融資規模,a股三大交易市場的融資總規模在128萬億左右,包括了io、增發和配股在內的數據你笑什么”
正在匯報數據的美女助理發現旁邊方鴻忽然露出了笑意,頓時頗為疑惑。
方鴻笑容依舊道“沒什么,對這個數字比較滿意而已。”
此時此刻,方鴻的腦海里正在回憶上一世同期2016年的a股市場募資額的數據,在他的上一世,2016年可是在當時號稱“a股史上第一融資年”,包括io、配股和增發在內的募資總額達到了驚人的162萬億元,超過了2015年的155萬億元融資額度,成為當時有史以來融資金額最高的年份。
可當下的數據只有128萬億左右,如果去掉新交所的募資金額,那就是不足1萬億的規模,對標上一世的同期數據少了三分之一以上。
顯而易見,新交所的誕生在事實上對隔壁兩市的新股發行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也難怪一幫子金融食利者們會急眼,這降幅實在太夸張了,頭一年就這樣,以后還怎么得了
自從新交所開市之后,尤其是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隔壁主板那邊的融資已經明顯有點乏力了。
能夠拿得出的數據恐怕就只有io了,這還是因為目前打新中簽基本就能穩賺的情況,股民們依然堅持打新,而配股和增發再融資的情況就非常不樂觀,很快就會被股民拋棄,基民知道了會選擇贖回。
要不是股民們還在堅持打新,今年主板那邊的募資數據同比去年腰斬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韭菜越來少了,這讓那幫金融食利者們也不得不產生內部矛盾,肉變少了但食利者沒少甚至還多了,想不發生矛盾都難,玩背刺的也發生過,比如有“闖關”io的公司突然爆出上市前突擊分紅丑聞,業績造假丑聞等等之類的,這都是內部矛盾的外部表現形式。
所以看到這份融資數據,方鴻當然笑了,喜聞樂見啊。
值得一提的是,隔壁兩市能夠維持接近1萬億的募資規模,這還要得益于方鴻讓群星系策略主板市場,股民們往新交所這邊來,群星的資金則是去主板,不過群星的資金去的也是抄底優質核心資產以及為秧企和郭嘉隊的上市企業融資,包括下半年來各大公募基金發行的新交所主題基金混合了主板標的參與融資。
如果沒有群星系的掉頭折返,以及新交所主題混合基金混入主板標的的融資,隔壁的募資金額還要再降2000個億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