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這個詞語,很多人都認為是蘋果的iPhone之后才出現的。但是實際上,在90年代智能手機就一直都是科技公司們研究的一個方向了。到了2000年以后,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了這個方向的研究,森蘭做為一個高科技公司,對于同行們的研究方向自然也有所涉獵,李希盈作為公司的高管,自然也知道智能手機這個東西。
只是在這個階段,除去一些概念機,全世界對于手機未來發展的方向還都是一團霧水,不少公司研發的所謂智能手機也只能說是讓人哭笑不得。李希盈雖然有這樣的猜測,可是未來的手機是什么樣子的,她依然還是不得而知。然而,就是憑借著這一星半點的了解,她也準確的猜測到了杜立鼎的想法,也不得不讓杜立鼎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有些時候,她的商業嗅覺確實驚人。
“其實我早就已經料到了,你對手機產業的想法肯定不是用低價產品沖擊高價市場那么簡單:這樣的做法對于別人來說也許已經足夠成功了,但是你肯定不滿足于此。你肯定會有更多的想法,更多的主意……但是我還是覺得,把希望賭在未來的智能手機會取代現有的手機,還是有些過于張狂了。”
“我們會賭贏了的。”
對于未來的科技發展,李希盈并沒有杜立鼎那么信心十足的估計。她的長項是商業嗅覺,本來也不是科技的前瞻眼光。但是對此,杜立鼎卻信心十足,他也隨口說了一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我真的很欣賞你對咱們公司,還有對科技進步的這種樂觀態度……但是你真的不覺得,你這一次賭的有些大嗎?”
“你好像不支持我的想法”
“想法我支持,我只是不支持你現在的做法:你想要發展手機制造也,卻把手機制造白菜化來作為自己發展的第一步,我覺得不太好。其實我們的很多產業都是如此,總是通過降價競爭的方式來爭奪市場,這樣做短期來看確實賺錢,但是長期來看是在壓榨整個行業的利潤,整個行業的利潤低了,對從業者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你這樣做說不定會把整個芯片和手機行業都擠壓的利潤微薄……就算是我們真的成功的制造出來了智能手機,這個行業怕是也賺不到什么錢了。”
“你考慮問題的角度,跟我不太一樣啊……”李希盈說的這些,杜立鼎一聽就明白了:畢竟他是見識過通信產業是怎么從高富帥行業,被華威做成了大白菜行業,然后大白菜還要互相競爭,鬧得35歲以上就要離職的,李希盈的顧慮也就是這個。
從社會角度來說,李希盈考慮的確實很現實:薄利多銷的模式必然導致降價競爭,而降價的時候工人是最容易被剝奪利益的一個階層,這不可避免。工人階級永遠是制造業的主體,工人的利益受損,必然導致整個行業生機不再。從社會管理者的角度來說,李希盈考慮的沒錯,工人們其實得不到太多的好處,這個行業就算是被中國搶過來了,其中的油水也被壓榨干凈了。
這些年來不乏這樣的例子,外國人做的時候百分之幾十的利潤,到了國人一旦進入,立即就會壓制到百分之幾。很多高科技產業被國人做成了大白菜產業,雖然這錢賺到手總比在別人手里強,可不得不說這也是極大的浪費。
“你考慮的很有道理,這個我承認,但是我考慮的是另外一個層面,也就是商業模式的構建問題。芯片也好,手機也好,這些東西我們都是落后于歐美的,他們的技術比我們更好,底蘊比我們更強,這不可否認。我現在可以拿出來芯片技術,但是其實水平還是低于高通,因此想要進行傳統模式下的商業競爭,我們肯定斗不過歐美的成熟企業。要和他們進行戰斗,我們就需要搞一些新型的商業模式:他們把手機當奢侈品賣,我們當日用品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死里求活,別開生面,把整個企業的商業模式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