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你這樣的商業模式怎么賺錢?手機的利潤分出去了,芯片的利潤又都去搞研發了——這樣做根本沒有賺錢。這個行業被你弄成了低利潤的行業,我們就算是真的掌握了整個行業,又有什么好處可言?”
“時間長了之后,我們可以用我們的新科技來解決這個問題。”對此,杜立鼎也馬上就開了口,“你之所以會這么想,是因為還不知道我的下一步計劃。”
“什么計劃?”
“隨著我們公司芯片降價,手機必然會快速普及,而當數量飛速上漲,全國的城鎮居民全都用上了手機之后,手機也必然失去90年代時,時代賦予它的奢侈品的屬性,變成一種日用品。而這種時候,人們也就需要一種新的輕奢侈品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身份——這種東西最好是日用品,同時還得有足夠的技術含量,而這種時候,如果我們適時地推出來一款智能手機——我們也許就可以賣輕奢侈品了。”
“你想把自己的手機當成輕奢侈品賣?”這一次,李希盈算是鬧明白了,“現在諾基亞把手機當輕奢侈品賣,你要把它變成白菜價,讓諾基亞沒了生存空間——我還以為你這是立志改善人民生活呢,你轉眼告訴我,你要把你的智能手機當新的輕奢侈品賣?你的節操真的就這么不值錢嗎?”
“諾基亞是一家市值6000億歐元的公司,要是我們能夠做成了這件事情,我們就有可能去他們而代之。我的節操是不是很值錢?當然值錢。但是是否值得6000億歐元?這個真得考慮。”
杜立鼎的反駁,讓李希盈撅噘嘴,馬上也來了第二個問題,“可是你就算是想要做奢侈品,又哪里有那么容易?你應該知道中國制造在國際上是個什么名聲吧?我自己家里就是做化妝品的,我對這個有所了解。中國制造的產品本身就會給人一種不太行的印象,中國制造的奢侈品怕是沒人愿意要吧。”
李希盈說的也是一個事實,有些時候,一些國家的產品很容易被人打上烙印。比如說意大利的東西就是高檔貨,德國的就是精密,俄羅斯的就是傻大黑粗,RB的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高科技。而相比之下,中國產品給人的印象,更多的都是山寨這兩個字。
雖然這話不好聽,卻是事實。
“中國制造現在名聲不行,可是以后總得打造自己的牌子。而想要走出來自己的道路,自然也得靠著真正有科技含量的東西,不能一味的模仿。要是我們能夠制造出來智能手機,那我們未嘗就不能打造中國制造的好名聲——就算是我們可能賺的不如那些傳統的奢侈品公司,總歸也可以試試。”
中國制造的名聲確實不太好,杜立鼎也心知肚明,但是這條山寨之路終究不可能一直走下去,將來也需要做些新的嘗試才好。而想要扭轉這種名聲,最好的辦法業就是學習RB,用足夠高科技的產品來征服用戶,獲得市場——像是服裝,化妝品這類東西重在宣傳,想要和外國競爭很難,但是電子產品好就好在科技含量高,宣傳也沒法掩飾高科技的光輝,這也是最為可行的突破方向。
只要品質足夠高,那么這些科技產品有可能提升中國制造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大江無人機就是個例子,他們就靠著自己的品質征服了市場。
在杜立鼎看來,這才是產業升級的正路,靠技術總比靠宣傳更可靠。要是他能夠把智能手機這個產業變成中國的,其帶來的影響足以讓中國制造的名聲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