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種情況下,岳鳴提出了一個想法:“既然咱們看了教官的比賽,也學到了一些戰術,不如我們也來一次類似的對抗訓練?“
“對抗訓練?“段景林感興趣地問道,“你想怎么搞?“
“就按照比賽的模式,分成兩隊,一隊攻一隊守,看看我們能不能做到像教官那樣,“岳鳴興奮地說道。
“這個想法不錯,“段景林點頭同意,“正好可以檢驗一下我們這段時間的訓練成果。“
“但是咱們沒有那種專業的模擬設施啊,“有人提出疑問。
“我們可以利用營區里的建筑啊,“岳鳴想了想說道,“比如那棟三層的辦公樓,結構也挺復雜的。“
“用什么武器呢?咱們總不能用真槍吧?“另一個新兵問道。
“用水槍!“岳鳴靈機一動,“擊中了就算'陣亡',這樣既安全又有趣。“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新兵們立即開始籌備這次“模擬對抗“,他們找來了十幾把水槍,選定了營區里的辦公樓作為“戰場“,還制定了詳細的規則。
“我們總共十四個人,分成兩隊,每隊七個人,“岳鳴作為組織者,開始分配任務,“我、段景林、小李、小王、小張一隊,剩下的人一隊。“
“為什么你們隊只有五個人,我們隊有九個人?“對方隊伍的隊長小陳不滿地問道。
“因為我們要挑戰一下,看看能不能像教官那樣,以少勝多,“岳鳴自信地說道,“而且我和段景林是攻方,你們是守方,守方人多一些也是合理的。“
雖然有些不情愿,但其他新兵還是接受了這個安排。畢竟,他們也想看看岳鳴和段景林這兩個新兵連的佼佼者,能不能真的做到像秦淵那樣的壯舉。
準備工作花了整整一個下午。他們仔細研究了辦公樓的結構,制定了攻守雙方的戰術,甚至還安排了“裁判“來判定擊中情況。
第二天下午,在沒有其他訓練任務的時候,這場“新兵版反恐對抗“正式開始了。
守方隊伍在隊長小陳的指揮下,在辦公樓里布置了防線。他們參考了比賽中烏拉國隊的戰術,在各個關鍵位置安排了人手,形成了相互支援的火力網。
“一樓兩個人,二樓三個人,三樓四個人,“小陳分配著防守位置,“記住,我們的任務是堅持三十分鐘,或者把攻方全部'消滅'。“
攻方這邊,岳鳴也在模仿秦淵的戰術,制定攻擊計劃。
“我們五個人,分三路進攻,“岳鳴指著辦公樓的平面圖說道,“我和段哥從正面強攻,小李、小王從側面包抄,小張單獨行動,尋找機會。“
“這個戰術安排和教官的很像啊,“段景林點頭贊同。
“是啊,我就是完全照搬教官的戰術,“岳鳴承認道,“希望我們也能取得同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