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遠對死者的死因也是無異議,點點頭,戴好手套,開始上下左右,前前后后的檢查起來。
他等了這么多天,已經很想
嘗試使用一下新得的v6的技能了。
現在上手,第一感覺就是硬。
人之將死其身僵硬。
人剛死的一個小時以后,就有可能開始出現尸僵了,通常是12個小時達到全身,18個小時左右開始緩解,尸體逐漸變軟。
所以,一些肉企為什么要推行豬的排酸肉,就是幫你把豬肉保存好,豬是死后8小時開始尸僵的,持續15到24小時,也就是32小時以后,正好也完成運輸了,尸僵也結束了,到消費者手里的時候,肉剛好是軟乎乎的狀態,不會感覺硬。
而肉里的酶類開始進入工作狀況,它們會使肌原纖維降解,讓肉變軟并多汁,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不柴。理論上,還會帶來更多的風味。
潮汕牛肉喜歡熱鮮肉,其實也非常合理。
因為牛的尸僵是從10小時以后才開始的,但要持續72小時。所以,好的牛肉就應該在10小時內食用。72小時實在是太久了,不如熟成。
順便說一句,魚的尸僵從01到02小時開始的,持續2小時左右。因此,正確的吃魚方式是,鮮魚現殺就上鍋,或者,就腌2小時以上再吃。
從豬牛魚的范例,也能得出一個結論。
一具尸體的尸僵時間,以及持續時間,都是有不同的。
不同人的尸僵時間和持續時間,乃至于硬度,也都應該是不同的。這不僅跟人的胖瘦有關,肌肉有關,甚至跟一個人所處的地方有關。
這不是地域歧視,而是不同地區的人的溫度濕度不同,細菌的種類狀態不同。
人的死亡時間為什么那么難以判斷,就是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
一些常年在某地工作的法醫,往往會有一些獨屬于自己的時間判斷上的經驗,其實也是這個原因。
用一個很好理解的例子,假設同一時間,一名東北人死在了東北,與一名海南人死在了海南,海南人應該更早尸僵,并且更早緩解。
而若是一名東北人死在了海南,尸僵的出現速度,還與他到海南的時間有關系。
當然,除了尸僵和尸斑,判斷尸體死亡時間的技術還有很多。其實也是大家在這方面有太高的需求了。
比如眼角膜的渾濁程度,比如尸溫,高級點的還有眼球化學法之類的,測眼球內鉀細胞的濃度
江遠并沒有因為掌握著v6的技能,就冒失地開口。
他還是一一檢查了尸體,盡可能地獲得更多的信息。
這么高級的死亡鑒定的技能,已經不單單是某種技術手段運用得好了,是每種技術手段都運用得很好,而且可以互相印證。
所以,當江遠看完以后,就很自信地給出結論「死亡時間是今天早上十點一刻左右。」
葉天河的眉頭微皺了一下。
同為法醫,他其實不喜歡這種某某時間左右的說法。葉天河這樣的,就更喜歡給一個時間間隔,幾點到幾點,大家一目了然。
有一些法醫,總喜歡說一個準確的時間,然后加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