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近三十萬貫稅錢,恐怕都是蘇松二府尋常百姓交來的,與那些鄉紳富戶沒多大關系。
“如今動用火藥開采后,雖然還能繼續開采,但每年能產出的銅錠卻不如之前估計的那般多了,而且成本也增加了不少。”
林五六羨慕的說出了楊展帶來的好消息,而朱高煦聽后也略微一愣。
朱允炆說罷,剛坐下的李景隆也有些驚訝這九華山銅錠數目。
“工部估計,九華山每年能交出一百二十余萬斤銅錠,可鑄錢三十萬貫。”
就如朱棣第一次及第二次北征一樣,朱高煦記得朱棣集結了十余萬大軍,結果等到斡難河之戰和飛云山之戰的時候,朱棣面對的局面卻是以少打多。
從楊文開始圍剿倭寇算起,前后也有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了。
朱高煦算了算,死在楊文手里的倭寇沒有五千也有三千了,恐怕浙江沿海的倭寇都得到了消息,跑的差不多了。
只是不等他開口,殿外便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在回收寶鈔不能發行的局面下,戶部每年都在虧損一百多萬貫的賦稅。
“此外,二十九處礦山,有二十三處屬于地方土官、土司的管轄范圍內,朝廷探查出礦山后,許多土司都帶兵將礦山圍了起來,說是朝廷與他們定下過君子之約,不管他們轄內事物。”
沒有田地的那些人家,都得絞盡腦汁的去尋一份工來做,不然全家只能忍饑挨凍了。
只可惜他還沒付出行動,林五六就搖頭道“他們已經走了,不過走之前楊展給您帶來了喜訊。”
這些手工作坊包括了火炮、銃管、火藥、水泥等等朱高煦能記起來的東西。
有了這些人的幫助,清軍又可以待更長的時間,于是投靠的人更多,那些堅持要打的蒙古貴族就陷入死循環了。
九華山只是開胃菜,真正的大頭在于朱高煦看山點礦所點出的云南礦山。
“回爺爺的話”朱允炆當著李景隆的面起身,毫不遮攔的說出九華山銅礦情況。
話帶到后,那兄弟沒有停留,當即就馬不停蹄的往回走。
朱元璋順著他的目光看了過去,李景隆見狀也準備抬手作揖,將朱高煦所提及的倭寇事宜全盤托出。
火繩槍,這玩意出現后,實際就代表著游牧民族的巔峰過去了,這一點從明朝對游牧民族作戰的結果就能看出。
至于這些書的內容,則是一些他前世記得的一些簡易手工作坊的流程。
朱元璋趁李景隆坐下之際看向朱允炆,詢問著他眼下最關心的事情。
朱元璋看向了朱允炆“魏國公出鎮云南的錢糧,讓戶部提早運送,最好提前一個月運輸,另外明年從江西、福建、南直隸、浙江等地選民戶兩萬編入軍戶,在臨安、永昌、元江等地增設衛所。”
在他看來,哪怕只能研制出火繩槍,那也足夠自己應對日后的戰爭了。
林五六話還沒說完,朱高煦便從書桌的一個木箱子里拿出一吊錢丟給林五六。
六十萬貫,這筆數目可不少,便是支持江南全境以鈔抵稅的朱允炆都不由手心發汗,朱高熾等人更是暗中咋舌。
想到這里,朱高煦也在不斷搜羅自己腦中可實現的一些技術,試圖將它們跨越百年、乃至數百年的時間,提前在這個時代將它們應用。
清朝在使用與戚繼光時期差不多的火器對準噶爾作戰時,往往能動用更少的軍隊,以少打多的壓制準噶爾。
不過這也讓朱高煦了解了洪武、永樂年間明軍對蒙古人的戰力壓制有多么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