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曹國公府求見”
軍隊少了一半,那補給難度可能就只有三分之一乃至四分之一了,這也就意味著軍隊可以在草原戈壁等待的時間更長。
朱高煦吩咐了林五六一句,可林五六卻笑著打趣“我們都是糙漢子,習慣了”
朱允炆在朱元璋的提醒下回過神來,拿著奏疏繼續說道“蘇松二府和南直隸的賦稅黃冊已經交來了,冊說二府收取賦稅折錢為一百四十六萬四千三百余二十七貫三錢,實收二十九萬六千四百二十七貫五錢三分,其余皆為通行寶鈔。”
試想一下,如果明軍能做到以一當五,那只需要在正面戰場擊潰韃靼本部一次,剩下就完全可以將明軍分散為十幾支千人規模的騎兵深入大漠,不斷的騷擾突襲蒙古諸部。
朱元璋心思一動,但此時李景隆也走進了武英殿,并對他五拜三叩。
首先是他不懂這些東西,其次是他記得明代的鑄炮技術哪怕丟到了明末都是世界先進的,唯一和西方差距的只有模數問題。
盡管嘉靖和萬歷沒有給予他這樣的機會,但一百多年后的清朝驗證了他的話。
因此在朱高煦看來,對南邊需要火炮來攻城拔寨,對北邊則是需要火繩槍來火力壓制。
可問題在于,朱元璋不愿意放棄自己剩余生命的這些時間,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所以他要趁著自己還能活動,提早將大明朝的各項事情做好。
只要有了水泥,那再配合開平衛原本的城墻,朱高煦有把握在很短時間能加固加高開平衛城。
“他們還說,若是朝廷愿意將礦山交予他們,他們愿意將每年的差發翻一番”
林五六將錢收了起來,同時回答道“河柴最便宜,每百斤五十文,干柴每百斤八十文,那煤炭每斤二文。”
整個江南的寶鈔價格在秋稅過后,基本維持在了一貫值錢五百文的局面,其余諸省也基本回升到了四百文左右。
對于朱高煦的話,李景隆沒有太多懷疑,他讓掌事準備馬車,簡單換了套常服后便出了國公府,往宮里趕去。
聽著這物價,朱高煦也只能感嘆百姓的日子困難,以及生產力落后帶來的食不果腹。
寒冬時節,各類物價都漲了價格,諸如煤炭柴火和棉花之類的御寒物資更是漲了三到四成的價格。
在火炮篇里,朱高煦比較在意并描寫的就是火炮的模數問題,其它關于鑄造技藝之類的他并沒有寫。
“起來吧,賜座”
況且,如今以鈔抵稅需要額外的歲入來補貼國庫,云南的金銀銅礦就是國庫唯一的指望。
萬一哪天楊俅百年,楊展立馬就能參加考校,然后繼承東海所千戶的官職,這也難怪楊展回來特意告喜。
至于水泥,朱高煦不敢保證它的硬度是否能如后世那般,可起碼它十分容易制造,并且比起用糧食制作的三合土,水泥所需要的石灰石、黏土和鐵礦在塞外都容易獲取,并且足夠省錢。
朱高煦個人并不會制造什么先進的火器,因此在這篇書,他記載了這個時代工匠一點就通的一些火器。
“招呼你添,你便添就是,錢的事情不用擔心,離去時也挑幾擔各回你們家中。”
朱元璋頭也不抬的開口,吸引了朱允炆等人的注意。
“三司奏疏之中書寫其規模,認為可開礦場二百余座,但云南百姓不足,只能維持大約四十座場。”
“這二十九處礦山,主要集中于武定、楚雄、姚安、大理、麗江、永昌及臨安等府。”
十幾萬大軍出塞,能抵達前線的只有兩三萬人,這就能說明很多問題了。
除了這些他能記住的東西,剩下的便是一篇篇類似論文的研究文章。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