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我爺爺出去一趟。”
朱高煦丟出一句話,就向快走出院門的朱元璋三人追去了。
“爺爺”
武章一等人面面相覷,半晌之后才瞪大了眼睛。
自家殿下的爺爺,可不就是當今的洪武皇帝嗎
“陛下萬福安康”
武章一連忙跪在地,往院門處已經快消失背影的朱元璋三人唱禮,那聲音驚動了四周院子的人,但由于宵禁,他們都不敢出門觀看。
倒是在門口守著的那兩個兵卒瞪大了眼睛,眼睜睜看著朱元璋走出來瞥了他們兩眼,這才連忙跪下“陛下萬福安康”
“都起來吧,天寒地凍的”
正在馬車的朱元璋交代一句,便與青年了馬車,而朱高煦也往院里跑了出來。
他看了看門口的兩個兵卒,笑罵道“跪什么跪,沒聽我爺爺說的嗎天寒地凍的,快去院里喝酒暖身子去。”
“啊”兩名兵卒木愣住,馬車的朱元璋也在坐下時聽到朱高煦這話,臉表情也僵硬幾分。
他明明只是說不用跪了,結果到了朱高煦那小子嘴里,卻成了讓兩名兵卒去院里喝酒。
“罷了,反正也沒必要守他了”
輕輕搖頭,朱元璋不再糾結,而那兩名兵卒反應過來后,也連忙對著馬車唱禮萬歲。
等朱高煦了馬車,馬車駛離院門,這倆兵卒才勾肩搭背的進了院子,把院門關了起來。
倒是那馬車,朱元璋坐在主位,那青年坐在右位,朱高煦佝僂著頭,自己坐到了左邊去。
瞧他低著頭的模樣,朱元璋也忍不住說了句“長高了些。”
“是高了。”朱高煦反應神速,絲毫沒有被禁足幾個月的自覺,還掰扯道“昨日量了,有五尺八寸二分了。”
十五六歲正是猛漲身高的年紀,在這個男人人均五尺二三寸的時代,朱高煦比普通人高了整整一個頭,而且以他十五歲的年紀來看,恐怕能長到六尺多。
朱元璋倒是沒想到,他們老朱家還能養出個那么高大魁梧的子孫。
“如今耍槍能耍幾斤開弓呢”
作為長槍狂熱愛好者,老朱詢問起了朱高煦武藝的事情,好在朱高煦這些日子也沒有荒廢武藝,因此自信道
“可將一百四十斤虎力弓開個滿月,手耍得十斤鐵槍,練功用一百五十斤的石桌。”
朱高煦口中報出的東西,比十個月前大教場時提升了不少,便是朱元璋都忍不住頷首。
“皇爺爺,我們這是去哪”
右位的青年開口,頓時吸引了朱高煦的目光“爺爺”
朱高煦一臉狐疑的看向青年,卻是想不起來這人,似乎自己在大本堂時未曾與他見過面。
在他狐疑時,朱元璋也回應起了青年“很快就到。”
談話間,那馬車在已經宵禁的皇城道路暢通無阻的行駛,由于道路寬闊且無行人,馬車車速并不慢,只是一字時間便停在了一處地方。
“你陪我下去,允熥你留下吧。”
朱元璋對朱高煦招呼一聲,又在起身時安撫住了旁邊的青年。
他那脫口而出的稱呼,讓朱高煦忍不住看向了那青年。
“朱允熥”
看著比朱允炆小一兩歲的朱允熥,朱高煦不知道應該怎么形容他。
若是要貼切點,恐怕稱呼他為明初第一倒霉蛋才足夠貼切。
明明是嫡次子,然而母親常氏的早亡讓他多了一個新的娘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