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煦卻是高大了不少,日后就藩在北邊,若是有什么難處,盡管奏”
華蓋殿廣場的酒席,朱允炆熱切的與朱高煦聊天,而朱高煦也臉掛著抹笑意時不時點頭。
二人的這相處情況,讓人看了都不由說一句“兄友弟恭”。
在這十二位的主桌,除了坐著朱允炆、朱高煦外,還坐著岷王朱楩、谷王朱橞、韓王朱松、沈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等皇子。
除了他們八人,還有朱高煦那日見過的朱允熥,以及朱允炆的親弟弟朱允熞。
可以說,朱高煦是除朱標這一脈外唯一入座的三代子弟,正因如此,他格外的引人注目。
坐在臨近他們一座的宴席,秦晉燕等諸藩嫡長都看著朱高煦的背影,有的不以為意,有的則是目光中透露著妒忌。
這其中,只有朱高熾意志消沉,便是連筷子都沒有心思動了。
對于他們的情況,朱高煦無暇關心,他此刻正忙于應付飯桌的那些叔叔。
由于朱允炆開口打樣,韓王朱松與沈王朱模也紛紛倒酒,坐在位置與朱高煦隔空敬酒
“高煦,日后你在吉林衛守著,我們在南邊就放心多了。”
朱松與朱模二人是飯桌唯一對朱高煦有些熱切的叔叔,盡管其它人也與朱高煦的年紀差不多,但他們自認為以后不會和朱高煦有什么瓜葛。
倒是朱松與朱模,他們前者已經被冊封在遼東開原,后者則是遼東沈陽。
在老朱原本的計劃里,遼王駐廣寧,防備遼西走廊被切斷,韓王駐開原,隨時準備對東北方向的女真用兵,沈王駐沈陽,隨時準備支援遼、韓二藩。
可以說,三王會組成一個鐵三角,以此來徹底拱衛遼東。
如果老朱的這套計劃成功實現,那遼東或許會在漫長的時間里被漢化,并且管理面積會不斷變大,最后被設為行省。
只可惜靖難之后,朱棣認為遼東容易形成割據勢力,因此將三王遷入了關內。
對于三王來說,這自然是一條好消息,畢竟相比在遼東和蒙古人、女真人、高麗人打交道,隨時過著火拼的日子,在關內享受太平才是他們想要的。
不過對于大明來說,這就是一個莫大的損失了。
朱高煦看著向自己敬酒的二人,也舉杯對二人回敬。
他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兩人只在今年年初出巡拜訪過諸地塞王,之后因為遼東移民不足,一直沒有就藩,直到靖難之役爆發并結束后數年,他們才得以就藩關內。
當然,這是朱高煦他自己知道的,朱松與朱模二人是萬萬無法預知未來的。
因此在二人看來,交好朱高煦才是他們應該做的,畢竟要是朱高煦能守住吉林船廠,那他們二人也就不用戰場了。
即便北邊守不住,但只要朱高煦能打,他們也可以借調王府護衛兵給朱高煦,由他統兵來備邊,自己反正是不可能戰場過那刀頭舔血的日子。
二人的小心思,飯桌的人都能看出來,不過朱允炆卻懶得搭理。
如今的他雖然已經剪除了朱棡的一只翅膀,但接下來還要把朱棡的另一只翅膀也剪除,如此他才能徹底安心。
在朱棡的問題面前,朱高煦的問題可以暫時放放,畢竟
“呵呵”朱允炆想到了朱高煦的吉林衛,忍不住嘴角挑。
他著實想不出來,僅憑一兩千男丁能鬧出什么事情。
“陛下萬福”
忽的,唱禮聲在廣場響起,朱允炆幾乎是下意識將手中酒杯放在桌,然后轉身對華蓋殿作揖。
與他一樣的,還有主桌的其余親王,以及廣場之那堆胡亂跑鬧的皇孫王子們,以及坐在角落已經出嫁的公主與駙馬。
皇帝生病多日,已經有五天沒有出現在眾人面前了,因此他們都好奇看向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