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定郡王府制,東西闊四十六丈,南北長六十二丈,門樓四座、置承運一殿、廚庫各一座、米倉一處,廳廊五十六,屋舍二百六十間”
說罷,似乎考慮到朱高煦與一般郡王不同,距離燕王府太遠,而且還要駐守邊疆,因此老朱又特意說道
“靖江、渤海二府可按親王府規制建造。”
只是他如此說完,卻也再次提醒朱高煦“雖準你如親王府規制建造,但不得浪費民力,以討取自己私心。”
“”聽著老朱的話,朱高煦也不知道怎么評價他。
就他那只有六七千人的吉林衛,即便他有那心,卻也沒那么多人。
不過即便如此,他還是點了點頭“孫兒知道了”
“嗯”見朱高煦應下,老朱安了心,并對朱高煦道
“你那王府與其它人不同,我這些天想來,還是準備給你添些東西。”
老朱一開口,朱高煦耳朵立馬豎了起來,他最希望的就是老朱給自己多撥點東西。
“那吉林衛木柴多,但無鐵礦,故而此后每年遼東都司撥鐵三萬斤和一千斤火藥予你,此外今年單獨撥碗口銃二十門,銅銃二百把供你守城。”
“謝爺爺恩典。”朱高煦聽罷也有些高興,這倒不是因為火器和鐵料。
要說鐵料,吉林船廠附近可是有鐵礦的,即便沒有,其它地方也是有的,并且距離不遠。
至于火藥,旁人不知道,朱高煦還能不知道怎么弄
這個時代,沒人敢說比他更懂火藥,而老朱送給他的那些火銃火炮他也不稀罕。
他之所以高興,是因為碗口銃和銅銃都是銅制的,他完全可以把這些火器熔煉,然后仿制滑膛青銅火炮。
明初的火炮種類繁多,但不管是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火炮,亦或者是洪武鐵炮,洪武銅炮,碗口銃等火炮,它們的射程基本都在幾十步到幾百步不等。
唯一射程超過二里的還是重量超過一千斤,只能用于守城的洪武鐵炮。
這種射石炮相較于二百多后才成熟的滑膛炮技術要落后太多,而朱高煦想要的是高射程、輕重量的野戰炮。
他要用足夠的銅來鑄造野戰炮,然后將沉重的鐵炮用在海戰和守城戰。
哪怕沒辦法鑄造青銅炮,朱高煦也可以把這些東西融了給軍隊發餉錢。
總之他這次入宮,算是沒白來,總歸撈到了好處。
得了好處,他說話和舉止也好聽好看了不少,這讓老朱直搖頭,心想“與他爹一樣,不得好處不賣乖”
不過不管怎么說,能彌補朱高煦一些,老朱心底總歸舒服了不少。
興許是心底舒服了,他倒也沒有覺得有之前那么咳嗽了。
在這家宴,他滿心歡喜的看著自己那成群的兒孫,也漸漸放心了下來。
只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伴隨著時間來到子時四刻,明日準備早朝的老朱終究在凈軍的護衛下回了宮,朱允炆等人也先后離席而去。
朱高煦在老朱和朱允炆走后不久就走了,離席前還與朱松與朱模閑聊了兩句,避免日后老朱提前將他們安排遼東就藩,而導致自己與二人毫無關系。
除了二人,朱高煦也與朱高燧聊了會,至于朱高熾卻是不見了蹤影。
“終于應付完了,我們也準備準備,等楊彬的錢送來就走吧。”
“那楊彬聽聞最近一直在籌錢,算算進度應該能在元宵前把錢送來。”
出了西華門,朱高煦了亦失哈叫來的驢車,在車與他發起了牢騷。
亦失哈興許在宮里受氣慣了,因此對于他來說在外不管怎么樣都比在宮里好,所以對于朱高煦的這些牢騷,他總是笑著寬解朱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