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中那二十匹挽馬的馬隊雖然只去了東邊一次,卻很快就給朱高煦帶回了數千斤天然硫磺。
這數千斤天然硫磺足夠朱高煦用很久,因為從當下的進度來看,吉林城那邊每個月只能收集到七百多斤硝。
黑火藥的成分為75硝酸鉀、10硫磺,以及15的木炭,朱高煦雖然不知道更為先進的火藥配方,但黑火藥的配方他還是能大體記住的。
依照當下吉林城土硝的產量,這處石堡每個月可以生產大約一千斤火藥。
不過這些火藥中有一半會被作用于開礦,而且朱高煦并不用擔心。
遼東都司那邊每年都會給自己運來一批火藥,只要朱高煦禁止兵卒前往鐵礦場和煤礦場,偶爾去一兩次的兵卒根本不可能知道礦場每日要爆破幾次。
至于看守礦場的兵卒,也是經過朱高煦自己選拔的。
他的選拔很簡單,那就是從拖家帶口隨自己北的那一百多人中篩選。
老朱一定會讓錦衣衛跟隨自己北,但不是每一個錦衣衛都能帶著家人北。
這樣做,他能最小的減少老朱知道自己在制造火藥的事情。
不過即便老朱知道了,朱高煦也可以用開采礦石,修建道路來做偽裝,畢竟老朱一開始只說了不能要制作火器的工匠,卻沒有說不能制作火藥。
哪怕被察覺,朱高煦估計自己也就是頂多被訓斥一番,嚴重些就是派遣王府長史罷了。
想到王府長史,朱高煦也很好奇,老朱為什么沒有給自己派遣王府長史和屬官。
不過他每日事情太多,也顧不考慮這些,當下的他更在意的是石堡的其它問題。
他目光繼續掃視,很快一塊狹長的白地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他讓林粟留下的白地,為的就是方便日后實驗火器。
制作火器這件事情,朱高煦不能讓外人知道,因此他只能自己先設計出圖紙,然后私下讓鐵匠打造,最后自己親自派人實驗。
火槍和火炮,這是日后朱高煦能以速度獲取戰爭勝利的殺手锏。
為此,他早在南京時就曾親自與許多制作火器的工匠討論過火器的相關內容,所以大明時期主要使用的火門槍是如何制造的,以及制造的流程如何,實際早就在他腦中了。
不過真的要說,火門槍卻并沒有太多技術含量。
從火槍到步槍,人類的單兵管狀火器基本是逐漸演進的過程,但是從早期的簡單突火槍到后世的步槍,卻是有幾個重要的分水嶺。
明代的洪武銅銃是典型的火門槍,它的結構比較簡單,完全就是一個尾端擁有放引線孔的圓管。
和這個時代的火炮一樣,洪武銅銃只需要裝入黑火藥,再放入彈丸,后面小孔插入引線,使用時候點燃引線,等到火藥引燃,將前端彈丸發射出去就完成一個射擊流程了。
它的發射速度很慢,使用也很不方便,裝填非常慢,需要隨身帶火種去點火,而威力僅在十步以內擁有殺傷力。
同一時期,許多國家都在使用類似這樣的火門槍,盡管一直有人對其進行改進,但本質都還需要一個手動點火的過程。
因為需要手動點火,火門槍幾乎無法單人操作,因此在朱棣建立神機營前,火門槍基本不會作為軍隊的主武器裝備。
如果不出意外,直到五十幾年后才會有人發明了槍托,并在面固定了點火裝置,使用扳機來控制點火,火繩槍這才得以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