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給亦失哈定了定心“雖說眼下城中近兩萬人,但供給這點人并不困難。”
“何況我也向朝廷手書,明年起運的糧食應該能多些。”
盡管這么說,但朱高煦心底也沒有底氣,畢竟他很清楚老朱一直在控制他。
接收到手書后,老朱能不能多給他批些糧食,朱高煦自己也不能確定。
如果老朱不給,那自己也只能想辦法來通過貿易獲取糧食了,總之不管用什么手段,他都要在松花江流域開發出足夠十幾萬人生活的耕地。
這般想著桌的飯菜也吃的差不多了,朱高煦收拾了一下自己,起身便返回了自己的書房。
他的書房,陳列著許多書籍,其中有明代留存的古籍,也有他自己編寫的書籍。
朱高煦畢竟是后世來人,雖然做不到門門精通,但自己精通的一些門類如果編撰成書,想來也能激發部分有天賦的人。
天文、地理、洋流、火器進程、火炮進程、火藥、稀有金屬名稱和特性
看著自己書架那一本本由自己寫出的書籍,朱高煦發自內心的覺得自豪。
盡管這些書暫時還沒有編寫審核完畢,但有朝一日它們終將會印刷發行,成為學子手中的讀物。
只是在他暢想的時候,距離他兩千余里外的高山之下,坐落于哈剌溫山大興安嶺東北麓的兀良哈禿城也正在就東北一事進行討論著。
兀良哈禿城,這是兀良哈部生活的一座土城,每年一到冬季,這里就會吸引來被明人稱為朵顏三衛的兀良哈、翁牛特、烏齊葉特等部的牧民。
他們之所以來到這里,是這里毗鄰哈剌溫山脈,擁有足夠多的樹木,足夠他們渡過一個溫暖的冬季,并且冬季結束后他們還能在當地種植一些谷物來熬過年底的冬季。
這地方雖說只是一座土城,但城中卻修建了石砌的宮殿院落,盡管有些簡陋,但在這漠東北部也算了不起的建筑物了。
受難于今年的暴風雪,此刻的兀良哈禿城聚集了十余萬蒙古人,他們帳連帳,營連營,只為能夠躲過這一場慘烈的白災。
只要躲過這一場白災,三部大汗就會在開春之后帶回糧食,供他們活過那青黃不接的季節。
在這兀良哈禿城,幾乎所有的蒙古人都期盼著來年的糧食,可他們不知道,他們所期盼的糧食貿易已經中斷了
“這西陽哈就是個蠢蛋,幾千人居然打不過一千人,現在丟失了城池和性命,也算他活該”
“不能這么說,他是死了,但我們的糧食就沒了著落,牛馬也沒有了販賣的地方。”
“現在頭疼的不是西陽哈那蠢蛋死了,而是大明要重建肇州城。”
“對肇州城一旦重建成功,我們要么就只能北遷,要么就只能投降了。”
“哈喇兀,你說出個辦法,我們聽你的”
兀良哈禿城的石堡大殿內,三部的大汗與貴族齊聚與此,殿內燃燒著篝火,為眾人驅散了不少寒冷。
作為當下實力最強大的一部,正直壯年的哈剌兀沉著傾聽眾人的吵鬧。
只是他們的吵鬧到了最后,還是需要他來做決斷,對此并沒有人持反對意見,畢竟哈剌兀的能力有目共睹。
當初,三衛當中以翁牛特部最強、其次烏齊葉特,兀良哈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