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的工作是由正副使來擔任,正副使需要先向朱高煦叩拜四次,然后拿制案,節案,從大殿中門出,彩禮緊隨其后。
不過由于渤海王府太小,加吉林城沒那么多東西,所以該節省和刪減的步驟都刪減了,整個婚禮變得極為簡潔。
“孤承天序,欽紹鴻圖。經國之道,正家為本。夫婦之倫,乾坤之義”
宣讀婚詞的是周定,繁瑣的數百字婚詞被他宣讀完畢之后,兩名婢女托著木盤出現,木盤托著九龍四鳳冠與冠冕。
“及冠”
周定唱禮,亦失哈走到了朱高煦夫妻二人面前,親手為二人脫冠,并將冠冕與九龍四鳳冠戴在二人頭。
“殿下王妃里面請吧”
做完一切,亦失哈示意二人可以相互行禮了,朱高煦與郭氏女也開始相互行夫妻之禮。
禮畢過后,朱高煦與郭氏女從兩個不知道亦失哈從哪招來的金童玉女手中接過寶璽,這也就代表禮成了。
不過,在禮成之后,他們還需要經歷一些繁瑣的流程。
比如在冊封禮儀都結束之后,朱高煦與郭氏女牽著紅緞往家廟走去,前去拜謁家廟之中的朱初一、朱五四二人。
在拜謁完畢之后,按理來說這夫妻二人要象輅,隨后繞城一圈。
只是這一繁瑣的環節也被朱高煦取消了,畢竟眼下城中百姓都在擺長桌宴,若是象輅要通行,那又得大動干戈。
與其帶著郭氏女在城內轉一圈,倒不如請百姓們吃肉來得實在。
“請王妃入主三宮”
在亦失哈的唱禮下,正式成為渤海王妃的郭氏女被兩名婢女帶著前往了后府。
與此同時,后府之中的兵卒也被換為了郭氏女帶來的那十余名護衛。
也是直到現在朱高煦才知道,那十余名護衛不是武定侯府派來的,而是老朱派來的太監。
他們將充當王府的凈軍,保護王府的宮闈。
對于太監,朱高煦個人是不喜歡的,他并不是厭惡太監本人,而是厭惡太監這個制度。
對于他來說,婢女都比太監要好,但他暫時無法改變現狀。
“殿下”
見婚禮結束,周定出現在了朱高煦身旁,臉色凝重,顯然是從張純那里知道了兀良哈入寇的事情。
周定這人長相堅毅,看去就是個鐵骨錚錚的漢子,加他的父親是周興,朱高煦本以為他會選擇留下,卻不想他羞愧的躬身作揖
“北虜入寇,末將愿意將兵馬留下守城,自己帶領親隨南下走小道求援”
“去吧”朱高煦有些失落,心中暗嘆“果然以貌取人不可行。”
“謝殿下,末將告退”見朱高煦同意,周定好似怕他反悔一般,急匆匆的帶著親隨離開了王府。
瞧著他離開的背影,朱高煦算是知道為什么周興這樣的猛人會沉沒于明代歷史中了。
說到底,無人繼承他的衣缽,這也就代表門道中落。
這周定,哪怕有周興的幫助,也頂多爬到指揮使那一級罷了,而大明朝的指揮使,足有數百人。
“殿下”
繼周定之后,亦失哈與在府內的百戶官們紛紛湊了來,他們眼神之中透露著迷茫和緊張,對此朱高煦也露出笑容安撫道
“不用著急,張純已經去調集周定的兵馬了,之前我們以千人破老奴數千,當下我們以兩千人守萬余人。”
“何況你們別忘了,城中還有女真扈從及軍戶男丁一千余人。”
“三千人守一萬人,你們難道沒有自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