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很不錯了,殿下。”
郭琰在刺繡,聽到朱高煦的話,她笑著安慰朱高煦。
朱高煦聽后,也只能無奈點頭,畢竟明代的防水和保溫手段與后世相比,差距實在太大,能做到這樣,確實已經相當不錯了。
“得加大煤炭的開采才行,不然這么下去,過個七八年就得把許多山的樹木砍伐殆盡。”
朱高煦坐回位置,旁邊站著亦失哈。
他倒是讓亦失哈坐下,但亦失哈偏要站著,他也不能強迫他。
“開春后擴充煤礦的礦洞吧。”亦失哈見朱高煦開口,他也說道“再調兩千人過去開采煤礦,應該能日采兩萬斤。”
“也行,記得做好安全準備。”朱高煦點頭應下,同時對亦失哈詢問道
“對了,城里均田結束了嗎”
“昨夜剛剛結束,二十五萬七千九百六十七畝,先均分了撫恤田和賞田,其次按照今年與去年參與開荒的百姓口數分下田地,有四萬余人都領到了田地,每個人四畝二分左右。”
亦失哈笑著回答,朱高煦聽后臉也露出幾分笑意
“四畝二分,哪怕是按照今年粟麥的產量,也能種出二石糧食了,雖然不足以自給自足,但起碼能解決半數口糧了。”
“來年,起碼兩萬四千人的口糧有了著落,接下來就看明年能否做到自給自足了。”
自給自足,這是決定朱高煦是否能夠參與靖難,并且能以何種方式參與靖難的一個先提條件。
他若是糧草充足,那他可以慢慢調兵,穩扎穩打的與自家老爹一起夾擊遼東,將遼東拿下后獲得一個穩定的大后方,進而解決大寧。
只要大寧和遼東都被解決,那朱棣將會獲得比靖難之役中更多的機動部隊。
這么一來,至少在李景隆掛帥前,朱棣絲毫不需要自己幫忙,而自己可以專心對付遼東的楊文、吳高和平安,并在擊敗他們后拿下遼東二十五衛,利用手中兵馬滾雪球式練兵,同時打造戰船,渡海拿下登州,從后方牽制李景隆。
“兵貴在精,但也必須夠多”
朱高煦眼神閃爍,一旁的郭琰、亦失哈還以為他在為百姓分田而高興,卻不想朱高煦已經想到更后面的事情去了。
“軍中兄弟與其子弟讀書的事情,不能松懈。”
朱高煦抬頭看向了亦失哈,與之交代著,亦失哈對此也銘記于心“殿下放心,近二年以來,除了出戰以外,軍中兄弟都在認真讀書,學習官話。”
“如今學習一年有余,許多弟兄已經能書會寫,撥算數術了。”
讀書寫字是很難,但架不住天天學習,如今的吉林城兵卒之中,最老的那一批兵卒基本個個能書會寫,雖然寫不了文章,但憑借著基礎的九九乘法表,還是能做一些簡單賬目的。
這樣的學習只是第一步,之后朱高煦還要他們繼續加強學習。
等他們把大部分基礎知識都學懂的時候,自己所編撰的練兵實操就會成為他們人手必備的讀物。
當下的練兵實操已經是朱高煦多番更改過后的存在了,他結合了平滅西陽哈,以及這次胡兵入寇的經驗,將部分用不的練兵方法刪減,留下了足夠實用的基礎訓練和練兵、帶兵要領。
諸如教導新兵們學習如何使用各類兵器,如何讀圖、翻閱軍用公文、搜索目標和傳遞情報,還有如何利用效利用地形構筑工事等基礎知識,以及軍事紀律、軍隊思想、軍隊常識、指揮結構和一般衛生救護等較簡單的內容。
用練兵實操來培養軍官,細分下來是五百一十六節課程,每日二至三節,為期一百七十二天。
在這一百七十二天里,有接近一半的培訓時間用于野外演練,學習如何在野外執行各種任務,其中包括高強度的行軍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