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大事的他們沒有選擇留下牽扯,而是果斷的起身離開。
朱濟熺是擔心朱允炆找他晉府的麻煩,朱高熾則是不想惹麻煩。
總之,二人在唱禮過后便先后離去了。
待他們走后,朱允炆才緩緩收起笑臉,轉頭對一旁的隨身太監道“去傳文華殿,將正三品以的都召來。”
“奴婢領命”隨身太監應下,轉身前去文華殿通傳去了。
只過了半個時辰,文華殿內當差的六部尚書、左右侍郎等二十余名正三品以文官紛紛到場。
除了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的官員也在后續到場,不多時武英殿內便到場四十余位文官,其中包括了已經站隊東宮的黃子澄、齊泰、暴昭等人。
當著眾人的面,朱允炆公布了朱元璋的圣旨,而這也是朱元璋想讓他做的。
“陛下有旨意,命戶部籍浙江等九布政司直隸應天十八府州富民田七頃以者,即日起徙其家以實京師。”
朱允炆取出圣旨,一邊念著面的內容,一邊用余光打量殿眾人。
對于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四十余位大員各有表情,皆不相同。
有的人沉思,有的人沉默,還有的人則是左右打量,似乎在看戲。
“既是陛下的旨意,那照辦便是”
率先開口的人,正是站在風口浪尖的戶部尚書郁新。
剛剛過完五十一歲生日的他,依舊與曾經的他一樣,油鹽不進。
“對天下富戶造冊,這恐怕有些困難吧”
人群之中,一名正三品左侍郎開口,眾人聞聲看去,在見到他后,紛紛露出釋然的表情。
這名左侍郎,出自吳中三氏,若是遷移天下富戶,那吳中三氏恐怕要被連根拔起。
“對天下富戶造冊確實困難,不過各地衙門都有魚鱗圖冊,只記錄下七頃以者,并不麻煩。”
一名三十出頭的兵部官員站了出來,而他的身份讓許多人皺眉。
古樸,太學生出身,是皇帝青睞的那幾名白衣官員之一,因此也是支持皇帝政策的官員之一。
遷移天下富戶,對于富戶子弟和官員們來說是禍難事,但對于他們這些白衣出身的平民官員卻是大好事,古樸沒有理由不支持。
“說的不錯”
“確實如此”
古樸一開口,許多同樣白衣出身的官員紛紛附和,但他們不是為了天下百姓,而是為了自己。
他們這群白衣官員雖然在朝中任職,但在地方毫無勢力,很難庇護自己的家人。
這其中原因,說到底是因為在他們還未起家時,家鄉的條條框框就已經被立下了。
立下這些條條框框的人,便是地方的豪強富戶。
白身官員若是想要在地方取得成就和名望,那就必須和地方原本的豪強富戶碰,繼而引發矛盾。
白身官員雖然得皇帝青睞而有權,但豪強富戶的背后也有權,因此在權力,雙方很難直接扳倒對方。
加豪強富戶掌握著地方的吏治和土地,因此白身官員想要把這些豪強富戶拉下馬,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可眼下,經過皇帝的一道圣旨,這平衡的局勢發生了傾斜。
天下富戶入京師,這是白身官員的機會,也是國子監那兩萬余天子門生的機會。
抓住這個機會,他們就能在地方站穩腳跟,以自己的家鄉為點,逐步培養自己的勢力網。
因此,不管富戶出身的官員如何說,白身官員都死死咬定了聽從意的這個借口。
這個借口很容易擊破,但卻沒有人敢開口。
一時間,黃子澄、暴昭、齊泰等人紛紛沉默,郁新則是沉聲道
“國子監有貢生一萬七千四百余名,可派出他們前往地方,與五府的地方兵馬登籍造冊,記籍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