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晨鐘暮鼓,當代表京師宵禁即將開始的暮鼓聲響起的時候,所有人都開始急匆匆的跑回家里。
百姓們如此,軍戶們也是如此,唯有班值當差的兵卒才能坦蕩的在街跟隨隊伍巡邏。
只是三百通鼓結束,南京城街道便已經空無一人,唯有時不時出現的直十二衛和五城兵馬司在向蒼表明,這座中世紀最大的都城,依舊還有活人在活躍。
當然,這只是在街道的少部分活人,而在那些屋舍中,還有數量龐大的活人在活動。
他們之中,根據身份與收入被分為三六九等,其中僅次于皇帝和宗室的,自然便是有著官身的人。
盡管洪武年間朝廷一直在打擊黨派,可黨派這種事情,自古以來都是春風吹又生的野草,難以徹底消滅。
正如眼下,伴隨著天下富戶被登籍造冊,天下富戶的聲音也如浪潮般,拍打向了他們所支持的人。
不管是淮西還是浙東,亦或者是江右、江東,所有有著官身和話語權的人,都成為了地方豪強的嘴替,試圖制止這場風波。
然而,朱元璋想做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夠擋住,饒是他們努力許久,卻依舊不見朝廷停下動作。
面對這種情況,有的人選擇退縮,還有的人則是選擇知難而
“戶部的富民冊,老夫已經看過了,其中七成為我漢人,唯有三成為北人。”
亭樓之中,當雅間內傳出這樣一句帶有歧視的話,雅間內烏泱泱十余人居然無一人反駁,反而是頷首附和。
在這雅間內的十余人,都是曾經出現在常朝金臺前五排的人物,也就是正五品以官員。
身為正五品以官員,居然說出這樣帶有歧視性的話,并且還一副深以為然的表情,也不知道被他們罵做北蠻的人聽到后會有多么憤慨。
坐在宴席主位,八十五歲高齡的翰林學士劉三吾舉起酒杯,一手輕撫白須
“昨日,陛下欽點老夫為會試主考,因此才特此宴請諸位。”
“坦翁破費,早知是此事,我等當共請坦翁才對”
“正是,坦翁為國朝三老,士林領袖,由坦翁主考,定當公平”
“坦翁”
劉三吾一開口,眾人紛紛附和。
在他們口中的劉三吾,就好像一個心胸慷慨坦蕩之人,可任誰能想到,這樣的人居然會把南方人稱呼為漢人,而將北方人稱呼為北人。
更譏諷的是,所有人都還覺得他說的很對,為之附和,追捧。
他們的追捧附和是有道理的,因為劉三吾是南方大儒,與汪睿、朱善三人并稱為“三老”。
因為他的名聲,朱元璋與朱標、朱允炆爺孫三人都對他多有尊敬。
正因如此,大明的科舉制度條例就是由他率領弟子、官員制訂的。
除此之外,洪武年間的刑法大誥也是由他作序,并且他還主編過寰宇通志,這本書可堪稱為大明周邊國家的百科全書。
當然,以這些事情,只是他數十年仕途中的冰山一角,他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應該就是在朱元璋罷享孟子后,親自負責對孟子一書的刪減。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因為孟子之中的部分言論而不喜,所以下旨命令劉三吾主持刪減孟子不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言論。
就這樣,劉三吾本著一切為了朱元璋統治的思路,對孟子大刀闊斧地進行修改,刪去將近一半內容之后輯成了一本書,名叫孟子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