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根本沒有朱棣的萬人,有的只有與昨日差不多的明軍數量。
到了這種時候,哈喇兀哪里還不知道自己得到了假情報。
“朱高煦”
“大汗”
哈喇兀氣的面紅耳赤,幾欲暈厥,幸好他四周的探馬赤軍護住了他,不然他墜下馬去,說不定要被萬馬踐踏而死。
清醒過來的哈喇兀連忙打量四周,只見昨日還有近三萬的隊伍,眼下居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撤”
哈喇兀胸口絞痛,無力揭穿事實,只能在朱高煦與朱權的追趕下,一路向北逃遁。
當太陽冒出頭,朱高煦率先勒馬,抬手制止大軍追擊。
“嗶”
急促的哨聲響起,兩部追殺的興起的人馬紛紛停下。
朱權與朱高煦相差不遠,見他停下,當即催馬前,臉除了汗漬還有疑惑
“怎么不追了,我們馬力還充足,完全還能再追幾十里,他們的馬力已經快枯竭了,正是集中力量殲滅他們的最好時機”
“十七叔別忘了,兀良哈還有其它部落的甲兵未曾出現,你我當小心些,以免過于深入而被圍困。”
朱高煦試圖解釋,但卻很勉強,為了不讓朱權懷疑,他又開口道“況且,我們前面所殺胡兵的馬匹還未來得及收攏,萬一走失就不妙了。”
“這”聽到朱高煦這么說,朱權也有些遲疑了,最后只能點頭同意撤兵。
說起年齡,朱權也不過才比朱高煦大兩歲,心思沒那么深沉,倒也沒往其他地方想。
畢竟有徐達藍玉北征被圍在前,洪武一朝的許多將領都不太敢在補給不足的情況過于深入。
哪怕在劉真這樣的老將看來,朱高煦要撤兵也不過只是穩重的打法罷了。
說到底,哈喇兀身邊還有數千甲兵,萬一他回過神來糾纏,自己一方肯定會被拖住的。
種種因素疊加,一時間倒也沒人質疑朱高煦的勒馬撤兵之舉。
“把旌旗收起來吧。”朱高煦回頭笑著看向張純,張純也咧著一張嘴,將那面次吉林之戰中留下的燕府旌旗給收了起來。
瞧著那旌旗降下,朱權也忍不住嘲諷道“這哈剌兀,只是見一面四哥的旌旗便落荒而逃,就這膽量也敢與你我叔侄二人相爭。”
“呵呵”朱高煦倒是沒有說什么,只是輕笑著調轉馬頭,揚起馬鞭“撤軍,回家”
在朱高煦下令后,此次北征將士紛紛調轉馬頭撤退,隊伍之中充滿了歡聲笑語。
“大汗,南兵撤了”
“不管他們,我們撤我們的”
一時之間,哈喇兀他們也摸不著朱高煦為什么撤軍,只知道低頭北逃。
不多時,兩部距離已經拉大,而朱高煦也開始帶隊向南撤退,并在一路記錄所殺胡兵數量,繳獲他們的馬匹。
從辰時到正午,一直不見明軍追擊,哈喇兀他們這才放松下來,四散去搜攏先前潰散的部眾。
直至黃昏,哈喇兀才得知了他們的死傷情況。
“各部收攏了部眾,起碼走失了一萬人,其中還有六百多探馬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