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府兵卒能如此,渤海兵卒難道就不行嗎
更何況,渤海的兵卒可不是那么好掌握的。
朱高煦往箭樓之下的護衛兵卒看去,他們之中許多人都是歸化的女真人,盡管從去年開始學習官話和漢字,但能夠流利說官話的并不多。
更何況,對于這些女真兵卒,朱高煦可是沒有一點克扣,盡數按照漢人兵卒的標準對待。
若是換個人,那他還能如自己一般,把每年開墾的幾十萬畝耕地,一絲不保留的盡數均分給他們嗎
哪怕他敢,可也得朝廷之中的那群家伙愿意才行。
渤海的模式,除了老朱和自己,其它人很難批準繼續下去,畢竟渤海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朝廷不斷支援糧草的情況下。
因此不管是停止糧草供應,還是停止均分土地,這些決策都會讓生活在渤海的軍民感到落差。
只要自己對渤海軍民足夠好,給予足夠多的利益,他們便很難遭人策反,這才是朱高煦的底氣。
當然,他也不是絕對的自信,所以他才會讓孟章在黑水城招募女真人,并鍛炮鑄槍。
“也不知道他進行如何了”
朱高煦想到了孟章,心里想要返回渤海的想法也開始高漲。
不過在返回渤海前,他還得想想怎么書寫捷報一事。
走下箭樓,朱高煦帶著兵卒離開了兀良哈禿城,并返回了已經搭建好的營地內。
回到營地時,傅讓和劉真已經安排了全軍吃飯,并且讓渤海軍的將士只留下三日口糧,剩余的口糧則是分給了寧府的騎兵。
腦溫江旁還有渤海軍的輜重船,他們不用擔心斷糧的問題。
倒是寧府騎兵,他們此地返回全寧衛還有數百里路程,萬一路遭遇什么變故,那可謂是叫天不靈,叫地不應。
因此對于傅讓的安排,朱高煦并沒有什么意見,只是在自己的帳內解決了口腹之欲,隨便便拿出了朱權所寫的捷報。
在中間空出的位置,朱高煦寫下了自己在南下抵達兀良哈禿城前的繳獲,但這個數量不足真實繳獲的四分之一。
“這樣一來,哪怕老朱讓我分牛羊給其它都司,我的損失也不會太大。”
吹干墨跡,朱高煦低聲呢喃著,并在寫完捷報過后,又拿出信紙寫了兩封家書。
出門在外,畢竟是給人當孫子當兒子的,時不時賣賣慘,博取博取同情才是他最該做的事情。
這兩年他給老朱賣慘,可沒少拿到好東西和好政策。
因此在他的奮筆疾書下,一篇數千字的家書便被他寫好。
在這封家書之后,他又補寫了另一封數百字的家書。
這一前一后,分別是給老朱和朱棣的,對于前者是哭慘,后者就是報平安了。
弄完這一切,朱高煦甩了甩發酸的手,嘴角掛起一抹笑意
“爺爺,您這次總得給孫兒一些鼓勵的東西吧”
渤海紀事本末庚戌朔,率馬步五千出巡兀良哈地面,襲兀良哈山斬敵數千,又南下、復率馬步四千夜襲元將哈剌兀,斃元將阿札施里。黎明,入其營,哈剌兀撤軍遁去。與寧王會其師,北逐敵兵二百余里,與寧王各率其兵馬左右縱擊,后入夜再襲,戰益急,敵大敗,哈剌兀北逃七百里。是役斬敵萬余級,盡得其馬匹,俘牛羊數萬眾。哈剌兀以余眾走兀良哈山。
明太祖實錄庚戌朔,遣燕寧渤海三王出塞,寧與渤海二王出漠東,渤海王襲兀良哈山,又襲兀良哈禿城,節制寧府北逐元將哈剌兀,渤海王親射元將阿札施里,斃之。官丁奮勇,殺敵潰亂,已獲大捷,獲牛羊驢頭二萬余只,馬八千余匹,其斬獲敵級二萬余,其余等因再報。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